(圖/shutterstock)
在川普提出加速新藥審核速度,
以及提名與製藥公司關係密切的衛生政策專家 Scott Gottlieb
接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下,
生技製藥類股一掃去年受政策打壓的頹勢,
股價表現優異,
統計今年以來MSCI製藥生技類股指數上漲6.72%,
同期間MSCI醫療服務及醫材設備類股指數上漲8.67% 。
由於高齡化將伴隨著身體功能衰退,
在全球人口老化速度加劇下,
將帶動全球醫療器材市場快速成長。
凱基醫院及長照產業基金經理人黃廷偉表示,
高齡化為全球醫材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舉凡心血管、腦血管及高血壓等疾病
診斷與照護需求將持續增加,
帶動相關治療及輔助醫材的商機越趨廣大,
目前全球前三大醫材市場分別為美洲、西歐及亞太地區,
根據研究機構BMI Espicom的統計資料,
2015年全球醫療器材產值達3,239億美元,
預估2018年將可成長至3,825億美元,
2015至2018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約近6%。
黃廷偉指出,
近年來美國藥費及新藥支出擴增過速,
引發政策抨擊及產業競爭,
行業波動風險相對較高。
以這次美國總統競選期間來看,
2015年夏天希拉蕊開始打壓藥價後至2016年底,
MSCI生技製藥指數下跌了19.29%,
同期間MSCI醫療服務及醫材設備類股指數僅下跌2.85%
(資料來源:Bloomberg,2015/07~2016/12,美元計價),
顯示醫院及醫材類股表現相對抗跌。
歷史經驗也顯示,
在考慮承受的波動風險後,
醫院、醫療服務及醫材設備類股的投資效率相對較高,
於2012~2016年五年間的年化報酬率
及承受每單位風險預期可獲得之報酬,
勝過醫療保健及製藥生技類股。
過去五年(2012-2016)醫院、醫療服務及醫材設備類股投資效率相對高
資料來源:Bloomberg,2011/12~2016/12,
股票上市醫院平均股價表現係將全球主要掛牌期間滿5年之醫院公司扣除部分幾乎無成交量之個股後約62檔標的,
以美元計價後,採平均權重方式計算報酬。其餘指數採MSCI相關指數,美元計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由投資機構凱基投信提供,不代表CMoney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資料僅作參考純屬研究性質,投資人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CMoney對資料內容不負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