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記帳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是累積資產的第一步,但很多人卻常半途而廢或記帳後卻依然存不到錢。本文提供2方法輔助記帳,讓你成功提高儲蓄率。
撰文:李勛
提到理財,大家第一件想到的事情是什麼?我想10個人裡面有9個會說「記帳」。沒錯,記帳在理財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人記帳後卻依然存不到錢,或是覺得記帳根本沒有用,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先來討論「為什麼要記帳」,記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錢花去哪裡,以及花了多少錢,基本上你只要了解這兩件事情,記帳就成功一半了。
剛開始可記「流水帳」善用載具、帳單輔助
可是怎麼記帳也常常是很多人的困擾,如果是剛開始接觸理財的人,我誠心推薦記「流水帳」,也就是花多少記多少。但也因為這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需要有很強大的決心才有辦法執行。
半途而廢通常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因為某天忘記記帳後,就得過且過不了了之;另外一種則是逃避心態,記帳後發現自己的消費比想像中高出許多,就索性眼不見為淨,讓自己假裝看不到這些消費。
讀到這邊,相信應該有不少人已經默默中箭了,我當初也是後者,以為自己已經夠節省了,但記帳後還是把我嚇出了一身冷汗,於是我索性不記錄了,開始逃避,假裝自己沒有這些消費。
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樣根本無法解決問題,所以我還是選擇面對,並開始運用各種方法輔助我記帳,像是善用雲端載具,盡量在可以開電子發票的店家消費,如此一來可以輕鬆查詢自己每月的消費紀錄,又可以增加發票的中獎機率。
另外一種則是善用信用卡帳單,現在信用卡帳單都很貼心,會提供各種消費的圓餅圖,讓你了解自己在哪些地方的消費金額比較高,以便更精準地控制消費。
但這些都是輔助,最重要的是要讓你的記帳有效化,並確實提高自己的儲蓄率。
記帳必做2件事 揪出消費壞習慣
想讓記帳有效,第1件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分辨「需要」和「想要」。在每次記帳時花3秒鐘思考一下:這筆消費是需要還是想要?有些記帳App設有按鈕,可以在記錄的時候點擊備註,讓你快速記錄這筆消費的動機。我跟CMoney一同推出的「理想記帳」App就有這個功能。
了解「需要」跟「想要」後,每一次消費都可以更加準確地控制預算,大幅降低衝動消費的次數,避免在購物當下覺得自己「需要」,買回家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腦波弱買了「想要」的東西。所以稍微動一下腦,花個3秒讓自己的記帳更有效!
第2件事情就是「復盤」。記帳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可以實質幫助你改善生活的理財方法。所以當你辛苦記帳之後,一定要記得回頭檢視,善用App或是表單的加總,了解自己的消費情況。
先從1週回顧開始,接著慢慢延長到2週,最後變成1個月回顧一次。一開始設定1週的原因,是因為你對於自己的消費還不夠熟悉,1週回顧可以讓你及時調整下週的預算及消費規劃,如果這週不小心有太多邀約,娛樂消費過高,就可以馬上調整下週的消費,降低娛樂或是取消,不用等到1個月回顧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如果你對自己的消費已經很熟悉,其實每月的復盤就是在優化自己的消費,甚至可以透過每月回顧來抓自己每月的消費預算,如果每月都有盈餘,我們甚至可以不用撥那麼多的預算在消費上面,可以將這些錢拿來投資或儲存緊急預備金。
記帳是一面鏡子,它誠實地反映了你的生活習慣,甚至是一面照妖鏡,或許你在消費的時候毫無感覺,一旦記帳就會發現自己過度揮霍。
如果你記帳總是沒有效果,一定要試試上面的2種方法,相信你的記帳或理財之路一定可以大幅度前進,我們一起讓生活變得更好吧!
李勛
8年級理財YouTuber,擅長省錢、存錢、新手投資,並在30歲存到500萬元,著有《25歲存到100萬:學校沒教、掌握獨立理財思維的30堂課,讓人生更有選擇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