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芷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賤價賣出,把波動變成虧損才是真正的風險
今(2024)年8月5日,偏高的股票評價、失控的槓桿、貶過頭的日圓、傳聞有點遲到的AI晶片、湊巧出現經濟衰退的擔憂,造成投資人無差別拋售,形成史詩級下跌的瘋狂黑色星期一,台股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跌幅、跌點。各位讀者是怎麼面對的?蓋牌不看、擠出現金加碼,還是順勢把股票清掉?
若說投資風險,我認為賤價賣出,把波動變成虧損,才是真正的風險。大家一定要認清,長期投資的重要一課,就是要學習接受短期下跌虧損的必然性,唯有承受下跌的波動,才能擁有上漲的報酬。
而要能扛住波動,就又回到資產配置的優點─不會讓你賺更多,但是藉由相關性低商品,將整體組合波動下降,繼續留在場上,比什麼都重要。
定期定額+低檔加碼 績效比單純定期定額亮眼
除此之外,之前也分享過,資產配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需要用錢時,擁有不同的資產,就可以優先賣跌得較少或是逆勢上漲的標的換現金。我自己這波回檔想加碼股市,但又不想增加新資金時,就是選擇賣出債券部位來加碼股票。
行情好時人人都是股神,唯有大跌時才是學習的開始。低檔加碼真的很考驗人性,這時候就十分推薦機械化的「智能投資」,人有情緒但電腦沒有,遇到下跌,電腦只要接收指令後就開始無情加碼。
目前市場上提供低檔自動加碼服務的有「野村投信D檔投資法」、「基富通低檔智動投」、「鉅亨買基金抄底王」,都是當基金淨值比10日或20日前低10%時(可自行設定趴數)就會增加扣款。這波回檔我至少接到3、4次增加扣款的通知,過去數字實證,定期定額加開低檔加碼,比單純定期定額績效漂亮許多!
經歷過史詩級下跌後,我的資產配置依舊會維持有股有債,股票漲多了就再平衡,賣掉股票轉換進債券,我同時會選擇用配息再定期定額投入股票甚至2倍槓桿ETF,如此一來也不用承擔太高的心理成本。
不過隨著美國聯準會9月正式走進降息循環,未來當長天期美債出現資本利得後,我打算陸續賣出長天期美債,轉進少許比特幣部位。因為我認為比特幣現貨ETF在今年正式通過,加上美國退休基金、資產管理巨頭都開始將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今年是可以將比特幣納入資產配置的關鍵一年。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9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