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歷史新高,化妝品產業年增 22.2 %
由於業者積極投入研發搶攻海外市場,
近 4 年每年出口均超過 6 億美元,
今年更創歷史新高,
根據經濟部統計,106 年出口達 7.3 億美元,
相比 105 年的 6.5 億美元,成長 13.2 %。
其中更以保養品居大宗,
年增率高達 22.2 %
化妝品產業扶搖直上原因有三
趨勢一:男性市場崛起,全球年增率 5.2 %
2015 年,男性市場達 427 億美元,
預計 2020 年上看 602 億美元。
歐洲為化妝品主要市場,2015 年高達 120 億美金
但成長率以亞洲居於首位,
預估至 2020 年成長率上看 8.1 %。
趨勢二:大數據時代來臨,消費習慣正改變
因適用性,需實際接觸緣故,
化妝品市場通路主要以實體店面為主;
但近年來大數據盛行,透過穿戴式電子裝置輔助,
深入探討客戶體質、日曬時間、肌膚敏感程度等,
藉此正確了解問題並改善。
再加上電子商務成熟,
客戶不必出門也能知道自己的需求,
促使通路有往虛擬市場發展趨勢。
從萊雅集團通路比重可以發現,
自2011年到2015年,虛擬網路的通路已逐漸重視。
趨勢三:環保意識抬頭,開闢新市場
受到健康生活因素加上環保意識抬頭,
促使天然或有機成分的新市場發展快速。
在消費者心中綠色環保的化妝品已是前五大要求之一。
三大趨勢促使化妝品市場逐年穩定上升,
同時由於亞洲地區發展快速,
愈來愈多的亞洲女性開始注重保養美容,
加上要求嚴格,近年已成為市場重心,約占全球五成左右。
接著文章將更仔細介紹:
✩ 低成本高暴利,化妝品成本結構大解析
✩ 化妝品產業鏈:原料 → 研發 → 通路
✩ 台灣上市櫃的 16 檔化妝品概念股
✩ 抽絲剝繭,兩大心法找出化妝品界超新星
我們繼續看下去 ...
【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新開張
若你不想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請 點我 加入社團!
正文繼續 ...
低成本高暴利,化妝品成本結構大解析
眾所皆知,化妝品產品單價相較於民生必需品都非常高,
但其實製造成本根本不到 2 成,
那為何化妝品還這麼貴呢?
化妝品成本結構大致可分為 4 項。
1. 原料和生產成本:占 15 %
通常原料只佔化妝品成本約 10 - 15 %,
簡單來說售價 1000 元的知名品牌化妝品,
其實只要 100 元就可以製成。
之所以賣那麼貴,
最主要還是因為包裝與廣告宣傳花費太高的緣故。
2. 包裝材料費用:占 25 %
就是裝化妝品的容器,
為了顯示高貴不凡且獨一無二,造型設計開銷頗高,
除此之外,化妝品容器也有嚴格的要求,
因此售價上自然較一般瓶瓶罐罐高得多,
以成本來說包裝費用占比是最重的,
約 20 - 25 %。
3. 品牌行銷費用:占 20 %
即明星代言或是電視廣告費用,
化妝品形形色色,為了讓消費者快速認識並創造知名度,
大量投放廣告是必須的,
這也造成行銷費用居高不下的原因,
約佔營收 15 - 20 %。
4. 銷售通路費用:占 10 %
最後,只有廣告是不夠的,
當產品生產完成後,
尚且需要與消費者接觸的最後一哩路,
再加上品質、氣氛問題,
高級的百貨專櫃或藥妝店是必須的。
抽成成本約 10 %左右。
化妝品產業鏈:
原料 → 研發 → 通路
產品類別-保養品、化妝品、清潔用化妝品
首先簡單了解化妝品產業,產品可以分為 3 大產品,
包含保養品(如面膜、面霜、乳液、化妝水等)、
化妝品(如口紅、眼影、粉底、睫毛膏、香水等)、
清潔用化妝品(如洗面、洗手、沐浴乳等)等。
上游 - 原物料供應商
化妝品主要以兩大素材組合
1. 彩妝保養原料-
透過化學合成、天然植物萃取或是動物提煉方式產生。
經提煉後,主要可分為 4 大種原料。
a. 基劑原料
即一般基礎溶液,約佔 50 %以上,
可分為水溶性(水)或是油溶性(油、脂、蠟等)兩種
b. 賦型劑原料
目的在調整並增加安定性,像是稠化劑。
c. 輔助性原料
因特定需求而添加,像是抗氧化劑或是香料和色素。
d. 機能性原料
依照使用目的而添加的成分,也是品牌銷售重點,
像是美白劑、防曬劑、保濕劑等等。
2. 包裝材料製造商-
紙製品、塑膠還有金屬製品等外包容器
中游 - 研發製造商
製造程序主要為:
『專業研發→品管檢驗→生產製造→包裝作業-品質檢驗』。
其中製造商可再分成自己設計或是專業廠商研發後代理銷售兩種。
下游 - 產品通路商
最後因化妝品使用步驟繁瑣且須了解效果,
第一線人員非常重要,因此實體通路仍是最大占比。
常見通路有超市/量販店、百貨專櫃或是藥妝店等。
台灣上市櫃的 16 檔化妝品概念股
經由整理,化妝品概念股大致有 16 檔:
永裕 (1323)、杏輝 (1734)、台鹽 (1737)
寶齡富錦 (1760)、和康 (1783)、科研 (1786)
麗豐-KY (4137)、聿新 (4161)、佐登-KY (4190)
雙美 (4728)、寶雅 (5904)、康呈 (6236)
南六 (6504)、達爾膚 (6523)、霈方 (6574)、大江 (8436)
我按照『供應鏈』將其分類成 3 組,
上游-原物料供應商 ( 5 檔 )
✩ 包裝材料 (1檔) - 永裕 (1323)
✩ 彩妝保養原料 (4檔) -
杏輝 (1734)、聿新 (4161)、雙美 (4728)、大江 (8436)
中游-品牌製造商 ( 10 檔 )
台鹽 (1737)、寶齡富錦 (1760)、和康 (1783)、
科妍 (1786)、麗豐-KY (4137)、佐登-KY (4190)、
康呈 (6236)、南六 (6504)、達爾膚 (6523)、霈方 (6574)
台灣素有製造王國之稱,
因此仍是以中游的研發製造居多。
而化妝品產業屬於異質寡占市場,
即產品雖然主功能大致相同,
卻都有各自的優點,
導致個別廠商都有自己的優勢。
整體收益頗高。
下游-產品通路商 ( 1 檔 )
寶雅 (5904)
全國第一家『美妝雜貨專門店』上市的企業,
近年來迅速發展,基本上每條街都有一家,
不同於便利商店的生態,,另闢高級雜貨通路,
儼然已經成為台灣人日常高級用品店的首選。
抽絲剝繭,兩大心法找出化妝品界超新星
① 穩健進步股 ( 5 檔 )
這幾年全球化妝品產業穩定成長,再加上亞洲市場崛起,
若是在這種好康下都無法成長,當然要淘汰!
但因化妝品產業同質性太高,競爭相當激烈,
獲利很難有爆發性成長,
故對於成長多少就不要求。
因此第一個篩選條件:
【連續 3 年 營收皆有成長 】
在這 16 檔概念股中,只有 5 檔符合 ...
和康 ( 1783)、佐登-KY (4190)、寶雅 (5904)、
南六 (6504)、大江 ( 8436 )
② 投資獲利超新星 ( 3 檔 )
這五檔基本面非常不錯,
但就算公司再好,
我們這些投資人無法獲利也是沒意義。
因此最後設定了這個篩選條件:
【股價 < 3 年平均收盤價】
選出低股價的高CP值股票。
在這 5 檔概念股中,仍有 3 檔符合 ...
和康 ( 1783)、佐登-KY (4190)、寶雅 (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