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金瑩
人性通常害怕風險,也害怕改變,以為什麼都不要做,情況就不會變更差,但這種想法在財富世界是行不通的!通貨膨脹,讓你的錢越來越沒價值,我們在新聞上常常聽到「通貨膨脹」這個名詞,通貨的意思是貨幣,也就是鈔票;膨脹的意思是變多。通貨膨脹,就是政府印的鈔票變多。由於整個經濟社會在一個靜態的點,資源總量是固定的,如果流通的鈔票變多,每個人手上原有的鈔票價值就會變小。
舉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案例:德國在 1920 年代初,民生必需品每 49 小時漲價一倍。到了 1923 年間,德國最高的鈔票面額是『一百兆馬克幣』。當時的通貨膨脹嚴重到…八百億馬克幣只能買一條麵包!
通貨膨脹 隨時隨地 都在發生
小時候最喜歡的波蘿麵包,一個只要 5 元,現在已經漲到 25 元。最喜歡的切仔麵,一碗只要 10 元,現在已經漲到 35 元。
您也可以回想一下,從小的成長歷程中,哪些東西也漲價了呢?漸漸的你會發現,不管你有沒有注意到,通貨膨脹隨時隨地都在發生。
消費者物價指數 : 衡量整體物價漲幅
波蘿麵包跟切仔麵是以個別商品的角度來舉例說明。實務上,如果我們要衡量整體物價上漲了多少,我們會以「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成長率」來衡量。所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就是主計處採納一籃子典型消費者會消費的商品,例如食物、水果、房租、交通費等開銷,長期追蹤這些商品的價格,以算出 「整體物價水平到底漲了多少」。
近 20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2013 年 12 月的 CPI 值是 102.94,表示跟前一年相比,物價漲了 (102.94 – 102.59) / 102.59 = 0.34%,表示你的 1000元,實質上的價值只剩下 997元(因為物價變貴了,能夠買的東西變少了),若把 2013 年跟 20 年前相比,物價漲了 (102.94 – 80.95) / 80.95 = 27.2%,表示一樣的 1000 元,實質上的價值只剩下 728 元。這一點,我們看看周遭的許多商品,例如麵包、房租、桶裝瓦斯通通漲了很多 便能明瞭,這就是通貨膨脹的意思。
小心!目前存銀行,實際報酬率是負的!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 20 年的通貨膨脹率約為 1.28%但由於 CPI 的統計值,並不包含房價的漲幅,若將實際生活支出的房價計入,真正的年通貨膨脹應該會比上述的平均數字 1.28% 更高,相較於目前銀行一年定存利率約 1.2 ~ 1.3% 上下,目前你的錢 存銀行的利率,其實是低於實際通貨膨脹率的。
通貨膨脹,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我們手中的鈔票,具有長期貶值的趨勢,也就是如果您什麼都不做,您手中鈔票的實質購買力,也會越來越小。其次,只要是金融資產,都會受到通貨膨脹的侵蝕,而且性質越接近「純貨幣」的金融資產,會受到的侵蝕比率越大。如果我們把 10 萬元放到撲滿當中,而這一年的通貨膨脹率是 2%。一年後,我們這 10 萬元實際上能買的東西,只有一年前的 9 萬 8。就算我們把錢存在銀行,在利率低於通膨的時代,錢還是會不斷的變少。什麼都不做,錢其實是會變少!把錢放在銀行不動,錢其實也是會變少的。
更多有錢人觀點,好文推薦你:
- 窮人的眼淚不值錢,真實故事說明:沒錢容易被霸凌...請你一定要 爭氣,別再浪費時間 哭泣!
- 每天工作要死要活,卻賺不到 40K?你不是沒能力,而是被「窮人式思維」拖垮:只懂補魚,不懂織漁網!
-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窮人用時間換薪水,有錢人用成果換財富?
- 窮人賣肝換薪水,有錢人轉賣商品賺價差... 你不知道的 2 個富人思維,不學起來 注定窮一輩子!
- 其實有錢人,都用長皮夾!用年收入 200 倍法則:花錢的同時,就能幫你省錢!
本文由 陳金瑩 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撰文者:陳金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