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之前跟老闆開會的時候,有提到"清單的重要性"這件事,
而剛好過年前有位投資上的前輩送了我 3 本書,
其中一本就是「清單革命:不犯錯的秘密武器」
趁著過年期間趕緊看一下
及早攔截錯誤的秘密:檢查表
人腦很難記得很多鎖碎的事情,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醫療診治時,
很多事情都需要做,
有時候也會忘記要洗手戴口罩再進行手術,
但會因為沒洗手這個小動作,
對病人造成感染影響,
因此許多醫院現在規定在術前用「檢查表」做更多的確認
檢查表是一個及早攔截錯誤,提高工作效率的秘密,
只要 1 頁, 5 ~ 9 個關鍵項目,竟能小兵立大功
(圖片來源:博客來)
繼續看下去...
在醫療方面:
每一個醫療處置都是為了治療,
但有可能也為病人帶來傷害
加護病房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插管感染,
在美國每年插入病人身體上的管線多達 5 百萬條,
而根據統計,在加護病房住院 10 天以上的病人,約有 4% 的管線遭到汙染,
每年約有 8 萬個病人身上的管上遭到汙染,致命率為 5% ~ 28%。
推廣檢查表:醫生在術前檢查 5 步驟
在 2001 年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加護病房「普諾佛斯特醫師」決定推廣檢查表,
先從插管的無菌確認開始實施,
他設計 1 張簡單的表格,
列出防止插管感染的步驟:
一、用肥皂洗手;
二、用消毒水清潔病人皮膚;
三、用無菌鋪單把病人覆蓋;
四、戴上口罩帽子;
五、導管插入後將無菌鋪單覆蓋在插入的部位
然後檢查再檢查,這些步驟很簡單,
所有的醫師早就知道,竟然還要列出檢查表,似乎多此一舉
1 年後發現,在加護病房的插管感染已從 11% 降到 0%
一年後 普諾佛斯特 統計檢查表實施的結果發現:
在加護病房的插管感染已從 11% 降到 0% ,
再繼續追蹤 15 個月,發現加護病房的病人,
在住院期間導管感染事件只發生 2 例,
根據統計,光是在這一間醫院實施檢查表,
已經避免 43 例感染及 8 例死亡事件,
更省下 200 萬元美金的醫療支出,
沒想到小小的檢查表能有如此大的功效
(圖片來源:flagicon)
在投資方面:
一位基金經理人:使用檢查表,讓我減少投資錯誤
帕博萊是一位基金經理人,
管理的資產超過 5 億美元,
過去投資操作可能是從報紙上看到某產業不錯,
就進行深入研究,
然後發現 1 間讓他眼睛為之一亮的公司,
心怦怦的跳,感覺像挖到黃金,
心想:或許可以賺個幾千萬美金。
「這時候大腦進入貪婪模式」
神經科學家發現賺錢的念頭會刺激腦中原始的愉悅系統,
就像是毒品一樣讓你興奮,
雖然帕博萊還是會閱讀財報、調查管理團隊的經營成績等,
然而看到一間具備賺錢潛力的公司,
免不了過於心動只看到好的一面,
在這種誘惑之下,你進行投資會使風險不斷放大
把錯誤列成「檢查表」,安然度過金融海嘯,
並在 1 年後締造 160% 的報酬率
為了避免再度犯錯,
帕博萊把自己看到的錯誤全部列表,
每一次進行投資前,使用檢查表再度確認是否都符合條件,
這個檢查表也可以隨時修改,
加入新的項目。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
投資人驚慌失措,
帕博萊調查上百家公司,
並針對挑出的 10 檔股票出手,
他說:沒有檢查表,我恐怕做不了那麼多事情,
也沒有那麼大的信心。
一年後,他的投資平均報酬達 160%,
而且沒有一檔是買錯的
(圖片來源:flagicon)
有時候在自己熟悉領域還是會出錯,
主要是因為 2 個原因:
儘管有些事情子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例如建築師知道該如何建造摩天大樓、
心臟科醫師知道如何救治心肌梗塞的病人,
經驗如此豐富的專業人員還是會出錯,
主要是因為 2 個原因:
(1)知識不足
我們擁有的知識有限,超出知識範圍的部分就會出錯。
例如建築師知道如何蓋摩天大樓,
但突然遇到百年一次的超級颶風,建築師也沒有遇過,
因此蓋出來的大樓無法抵禦突如其來的風雨,面臨危樓的窘境
(2)能力不足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已經具備相當豐富的知識,
但無法運用知識把事情做好
是因為知識相當複雜,已經不是個人能力所及,
因此會造成正確的知識無法可靠的運用在實務上,
而檢查表能輔助我們再度確認,成為事件成功的小尖兵
我的投資檢查表:5 步驟減少投資風險
檢查表看似沒什麼,
但已經有很多實驗證明,
運用檢查表可以少犯錯,
雖然前置作業時間的確會變長,
但整體來看,評估這一間公司要不要投資所花的時間卻變短了,
因為你有條理有依據,
而且信心會大增
因此我也擬定自己的一份投資檢查表,
與您分享:
(一)過去 10 年所屬的產業產值增加
先判斷公司所屬「產業的發展性」,
過去 10 年的產值要增加或持平,
再判斷公司在產業中的競爭力。
若無法評估公司未來發展性,
投資成績會大打折扣
(二)獲利性:EPS 增加
EPS 與股價有高度密切關係,
因此挑選 EPS 成長,股價也相對容易上升
(三)成長性:月營收的年增率增加
看年增率可以避免有些產業有淡旺季,
例如:2019 / 1 月的營收要比 2018 / 1 月的營收高比較好,
而且每月 10 號前都會公布月營收,
比季報每 3 個月才公告一次反映較快
(四)公司近 5 年的 ROE 15%以上
ROE 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 = 淨利 / 股東權益
買進股票後你就是股東,
因此 ROE 不能衰退,
(五)運用本益比找出便宜股價
本益比 = EPS / 股價
而本益比 可以算出便宜合理的股價,
讓我們的報酬率更高。
公司的合理本益比,與 EPS 成長性有關
例如:EPS 年複合成長率是 15%,就可以給 15 倍的本益比
若本益比跟過往比相對高,代表目前股價較貴,
不要衝動進場投資
不要小看檢查表,
趕快動手,擬定你的檢查表吧
祝福大家 2019 年投資獲利穩定
歡迎到我的粉絲頁『按讚』追蹤
一同學習討論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