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cSee)
一、失控的病毒,不可控的疾病和意外
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今年初的農曆年開始,台灣民眾即陷入對抗未知病毒的恐懼,源自2019年12月中國湖北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以來,疫情便急速擴散,直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多個月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在3月11日正式宣佈,目前狀況可以定性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短短二、三個月時間,病毒如失控般流竄,人類一直以來自豪的智慧與控制能力,面對大自然的衝擊和不可控,頓時潰不成軍 !
同理,意外事故和疾病一樣,常常不是人力可勝天的,人類唯有謙卑地做好準備,才有可能趨吉避凶,擁有健康與平安的生活。
二、別以為自己還年輕,就心存僥倖
在疾病和意外面前,人人機會平等。不會因為是年輕人,倚恃著身強體壯,就可以完全豁免。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近15年來,20至39歲新增癌患成長15%,幅度驚人。其中,女性以乳癌最多,男性則食道口腔癌最多。整體來看,大腸癌年輕發病者比率最高。
而藝人安鈞璨肝癌復發二個月後即病逝,年僅31歲,讓人不勝唏噓,有人便開始好奇肝癌是否出現年輕化趨勢。
不只是罹癌年輕化,十大死因中第五大「意外事故」中,以年輕人居多,平均少活25年 !
就以2015年發生的「八仙塵爆」意外事故為例,造成500人燒燙傷,10人死亡,而這些都是正處於花樣年華的年輕人。
三、有了這兩張,保障完備就能活力健康又安心 !
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統計,105年25~39歲繳稅青年達305萬人,每人平均月薪約4萬3,451元。
壽險公司大數據分析這個年齡層保戶,其意外傷害險、死亡險投保率低於20%,平均保額約100萬元,而購買實支實付險醫療險逾70%,這顯示年輕人有購買醫療險的意識,但低估意外險的防護。
年輕族群要透過保險來分散風險,首要的就是先購買足夠的醫療險和意外險,可以補貼因為疾病或意外需手術或住院時的費用,當面臨重大疾病或事故造成的手術也不需擔憂,可以有限預算,輕鬆補足醫療風險缺口。
許多年輕人以「沒錢」為理由不買保險,只是,台灣人是出了名的愛買保單,竟然還有不少人沒有保險,尤其是每天曝露在意外風險下的年輕族群們,真的不可不審慎思考,如何打造因疾病和意外事故所需的住院和手術醫療兩張防護網。
四、 正因為年輕,更要提早準備,保障終身
年輕就是本錢,越早購買終身醫療險,不但可用便宜價格擁有基礎醫療保障,有些險種還可在被保險人於保障期間身故或達100歲,可領取應繳保險費總和乘以1.1倍,扣除已申領之各項保險金累計總和後之餘額。
所繳保費有去有回不浪費,最重要的是即早規劃好完善的保障,才能輕鬆因應猝不及防的風險!
住院醫療終身健康保險介紹:
https://www.skl.com.tw/content.html?insId=J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