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電商市場逐漸遍佈全中國
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
從實體商店轉往網路平台
電商市場正逐漸改變你我的生活
根據 eMarketer 統計
中國電商市場將在 2023 年達到 4.1 兆美元
佔整體零售約 64%
最大的成長動能來自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電商大幅度提升消費效率
阿里巴巴身為中國電商龍頭
未來將靠中國零售、阿里雲擴展版圖
以下本文將依序探討
✏ 公司介紹–阿里雲年複合成長快速
✏ 營運概況–中國零售的成長動能來自商品交易總額(GMV)
✏ 財務表現–僅中國零售業務獲利,但雲業務盈餘漸漸改善
✏ 未來展望–阿里雲將會是未來成長動能
公司介紹–阿里雲年複合成長快速
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中國杭州
主要提供電子商務線上交易平台
另包含廣告和行銷服務、電子支付、雲端運算等等
阿里巴巴的 4 大業務
由於阿里巴巴業務繁雜
拆解營收項目,主要分為 4 大板塊
分別為核心商務、雲計算、數位媒體和娛樂、創新和其他
核心商務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2020 財年(阿里巴巴財報結束日為每年 3/31)佔比達 85%
其中雲計算成長最為快速,年複合成長率 21.0%
再拆解核心商務業務
又可分為 4 大業務
為中國業務(零售、批發)、全球業務(零售、批發)、
物流服務、生活服務等
中國零售為核心商務的營收主要來源,佔比達 76.3%
兩大購物平台淘寶網、天貓皆屬於中國零售業務
兩者最大的差別是商品來源的不同
淘寶網的商品主要由個人用戶批發或代理
而天貓是由品牌商直接進駐平台販售
阿里雲在公有雲市場為世界第三大
僅次於 AWS 和 Azure
也是亞太地區最大的雲服務商
其提供的雲端運算服務,包括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服務、管理和應用服務等
在 2019 年「雙十一」全球購物節前
成功將公司的電商業務遷移至公有雲上
提升阿里巴巴整體營運效率
並鼓勵更多用戶採用阿里雲的服務
數位媒體和娛樂橫跨電影、電視、網路平台、音樂等等
優酷(YOUKU)、UC 瀏覽器、阿里巴巴影業集團、阿里音樂
皆屬於數位媒體和娛樂業務,佔營收約 5%
2013 年起阿里巴巴開始佈局媒體產業
希望藉由媒體帶動電商的發展
提高知名度並刺激流量
創新業務則為了滿足用戶日常的需求且提高效率
不斷創新服務並提供新產品
如高德、釘釘、天貓精靈
增進用戶在生活上的便利性
營運概況–中國零售的成長動能來自商品交易總額(GMV)
截止到 2020 財年(FY20)
中國零售的月活躍人數為 8.46億,YoY +17.3%
年活躍買家達 7.26 億,YoY +11.0%
70% 的新增用戶來自下沉市場(三線以下城市)
加上疫情助長線上消費行為
預期中國零售的商品交易總額(GMV) FY21 至少成長1 兆人民幣至 7.6 兆人民幣
預估年成長 16%
中國零售收入也將隨 GMV 成長而增長
受到公有雲和混合雲業務影響
FY20 雲業務年增 58%
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率已從 FY19 -5% 增至 FY20 -4%
而 FY20Q4 更只有衰退 1.5%,由此可見阿里雲盈餘好轉
根據 IDC 報告指出
2019Q3 阿里雲在中國公有雲市場市佔近 5成
公有雲市場未來預期至少每年複合成長 40%
阿里雲正朝大數據智能服務發展
隨著規模擴大和單價的提升
預期未來盈餘將由負轉正
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阿里巴巴影業受疫情的影響
三分之二的電影票發行業務遭受衝擊
恐影響至 2020 下半年;
優酷和 UC 瀏覽器主要營收為訂閱戶和廣告收入
因疫情的影響業主減少廣告支出
對於數位媒體和娛樂受疫情衝擊較大
預期下季營收將下滑 5%
未來營收成長動能來自中國零售和阿里雲
阿里巴巴搭上電商和雲端趨勢
近 8 年營收大幅成長
年複合成長率 44.0%
中國二、三線城市是未來中國零售商的成長動能
對電商市場仍持續看好
預期 FY21 營收將增至 947 億美元,YoY +31.8%
財務表現–僅中國零售業務獲利,但雲業務盈餘漸漸改善
調整後息稅前利潤(Adjusted EBITA)為未計利息、稅項、攤銷前的利潤
反映企業的獲利能力
適合評價前期資本支出巨大的公司
需要長時間對前期投入進行攤銷
阿里巴巴的核心商業為主要營利來源,息稅前利潤率為 38%
除了核心商業外,其餘業務目前皆為虧損
但阿里雲的息稅前利潤率已從 FY18 -6% 增至 -4%
造成此現象主因為阿里巴巴營收持續增長
使息稅前利潤率持續改善
更在最新一季大幅增至 -1.5%
未來值得持續觀察
阿里巴巴整體規模仍持續壯大
近 3 年盈餘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51.1%
預期 FY21 受到肺炎影響,成長將大幅趨緩至 20.7%
隨著疫情過去加上雲業務有望因規模擴大改善盈餘品質
預估 FY22 每股盈餘成長 30% 以上
未來展望–阿里雲將會是未來成長動能
由於疫情始於中國
對深耕中國市場的阿里巴巴影響較大
短期內阿里巴巴將受限於疫情
但長遠來看阿里巴巴在電商市場的實力不容小覷
未來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
將是商品交易總額能持續成長的關鍵
加上阿里雲的獲利能力已慢慢改善
未來公司發展持續看好
阿里巴巴與亞馬遜估值比較
電商市場的兩大強權—阿里巴巴和亞馬遜
東西方的電商指標
從損益表得知
阿里巴巴營收為 718 億美元
亞馬遜為 2805 億美元
將近是阿里巴巴的 4 倍
兩者的最大差別在哪呢?
從電商的營運模式觀察
亞馬遜主要是自營模式
自己進貨到自家電商平台販售
主要營收來源為商品的銷貨
並建置自家的倉儲中心和物流配送
為電商一條龍式服務,屬重資產的經營方式;
反觀阿里巴巴沒有自營業務
以提供平台的模式經營
提供給個人、品牌商進駐販售商品
主要營收來源為業者平台使用費、廣告、佣金等
相較於亞馬遜而言,屬輕資產的經營方式
兩者經營模式的不同
造成估值的不一樣
從本益比發現
亞馬遜為 143.3 倍,而阿里巴巴為 30.7倍
亞馬遜的估值為什麼高於阿里巴巴呢?
從公司營運角度出發
兩者雖皆經營電商和雲端業務
但亞馬遜的電商市場佈局全球
阿里巴巴則以中國市場為主
加上亞馬遜在雲端業務經營的有聲有色
反觀阿里雲還處於虧損狀態
綜合上述, 阿里巴巴相對於亞馬遜估值確實偏低許多
長遠來看現在是不錯的觀察機會
附上近 10 年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