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平凡主婦-鹿谷姊 熱愛青年股,十萬滾出五千萬!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 2014-12-19 17:40
  • 更新:2014-12-26 16:33

平凡主婦-鹿谷姊 熱愛青年股,十萬滾出五千萬!

(圖/shutterstock)

平凡的主婦沒有富爸爸,也沒有財經背景,

拿10萬元投資股市,養大3個小孩,

還買了2戶房子,目前資產超過5000萬元。

鹿谷姊一手打造自己的散戶勝經,讓股市成為她的提款機。

 

文/劉志明

 

「獅子看到獵物要不斷追蹤,抓到機會就要撲上去,

才能真正抓到食物,餵飽自己。

但是百分之90的散戶看到股票獵物,卻不去追蹤,

只憑感覺買進賣出,當然會落得虧損下場。」

今年62歲、別名鹿谷的大姊,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

外表與一般台灣大媽沒兩樣,

但說到股票,可就頭頭是道,風采媲美許多分析師。

 

二十七年投報率五百倍

房子、車子 都是股市賺來的

鹿谷姊原本是王安電腦檢測員工,

受不了職場日復一日的無聊工作,35歲就從職場「退休」。

她笑稱,當年手頭儲蓄才10多萬元,

但看到台灣當時GDP(國內生產毛額)高達7%,

商業機會很多,不必鎖在辦公室裡,因此遞出辭呈;

主管問她要幹什麼?她說要當專業股票投資人,

主管當場對她細數身邊的朋友,哪一個不是「葬身股海」,

鹿谷姊心想:「儘管99%的人都失敗,她也要當剩下1%的成功者。」

她笑說,這大概是天蠍女不服輸的天性吧!

 

經過27年驗證,當年的辭職傻事,現在看來一點也不傻,

當時投資10萬元,現在已變成5000萬元,成長500倍。

鹿谷姊說,第一輛車是台積電買的,第一戶台北的房子是國壽買的,

第二輛車是洋華買的,第二戶房子在桃園的80坪透天別墅是凌陽買的,

這還不包括她養大3個小孩的花費,27年沒有領過老闆薪水,

所有的資產與花費,都是投資股市賺來的。

 

更神奇的是,一位與鹿谷姊熟識的中實戶...

 

 

 

2008年投資股市虧損高達1500萬元,後來跟著她學習投資,

5年後彌平虧損,還倒賺500萬元。

因為成功的投資方法,讓鹿谷姊在北部幾家券商營業員中還小有名氣,

有營業員稱她為師傅、師婆,

原因是營業員都跟著她上課,學習股市反敗為勝的方法。

 

沒有富爸、富媽,也不是金融行業出身,

鹿谷姊過去只是一名基層的電腦檢測員,現在是家庭主婦、也是散戶,

但熟悉她的營業員說,鹿谷姊用自己的投資心法與深厚的研究精神,

打造屬於她的散戶勝經。

 

1987年時,金融股股價起漲,鹿谷姊就和許多散戶一樣狂買金融股,

賺了200、300萬元,她台北的第一戶房子,就是賣國壽股票賺來的,

當年國壽股價最高來到1975元,她是400多元買的,1400多元就賣了,

雖然少賺很多,但據她檢測電腦的經驗,

電腦科技講究容許值,超頻的電腦很容易燒壞,

因此她在股市還沒很瘋狂的時候就賣掉持股,

保持戰果,也讓自己晉升為小富婆。

 

投資青年股勝率提高十倍

市占低、有潛力 股價就會飆

後來金融股崩盤,許多投資人受重傷,隨後股市經過一年調整,開始反彈;

當年許多中實戶還在期望金融股反彈,紛紛搶買打對折的金融股,

但鹿谷姊不隨之起舞,因為她曾在王安電腦任職,嗅出電腦科技崛起的趨勢,

因此投資當時許多人還太不清楚的電腦產業,她鎖定半導體上游的台積電,

當年台積電以96元上市,大家並不了解晶圓代工為何?

但鹿谷姊知道王安電腦裡的許多晶片組,都是由台灣晶圓代工廠做的,

台積電晶圓代工領域還很新,當業內大戶還在買金融、資產股,

鹿谷姊知道台灣電腦產業未來市場會愈來愈大,

在百元左右買進台積電,之後台積電狂漲到近200元,

她在160、170元左右賣出,獲利買了一輛國產車。

 

自此,鹿谷姊就鍾情新上市「青年股」,這是她投資最重要的第一個心法。

因為新股表示創新,創新的青年股本益比較傳統公司增加10倍左右。

 

鹿谷姊解釋,台股有1700檔股票,經過10年、20年洗禮,

市值與股價還能像台積電、研華、聯發科等產業龍頭

持續創新高的公司可能不到50檔,按比率不到3%,

但新上市的青年股(包括興櫃)因為股本小、老闆經營企圖心強,

5年內股價、市值創新高的比率,可提高到3成左右,這是10倍的差距。

因此散戶想投資成功,當然要在勝率高達3成的股票群中,

找尋明日的產業明星,可讓投資勝率大幅提高。

 

鹿谷姊強調,新股票本益比20、30倍的比比皆是,

但傳統產業的本益比大概在10到15倍之間;

意思是同樣EPS(每股稅後純益)1元的公司,

新公司股價可能20、30元,傳統公司股價只有15元左右,

如果2家公司EPS同步成長1元,變成1年賺2元,

新股的股價就能飆到40到60元,但傳統公司的極限不過30元,

新股與舊股的股價差距很大。

 

鹿谷姊第二個投資成功心法就是體認資本市場的投資特性。

找到獲利成長、本益比還能提高的公司,股價就飆翻,

其中重要的條件就是目前市占率還低、但未來會大成長的公司,

股價反映就會很熱烈。

 

創新是上漲的最強火種

押對漢微科(3658)弘塑(3131) 獲利翻倍

鹿谷姊表示,她很喜歡投資IC設計股,

因為許多新IC研發,創造許多熱門趨勢,

10多年前她買凌陽(2401),未上市股價不到40元,

上市1年內飆到200元以上,投資獲利4倍以上。

 

○四年投資類比IC的立錡(6286),120元掛牌,曾跌到50元低點,

但電腦景氣恢復,立錡NB省電IC受歡迎,股價最高飆到500元以上;

○九年的觸控IC洋華(3622)180元掛牌,最後也漲到500元以上,

投資這些青年股都讓她獲利達2、3倍。

這些公司股價能大漲,全因創新是股價上揚的火種,

當新產品市占率還很低,未來成長空間大,股價就有機會大漲。

 

鹿谷姊再解釋,2000年投資台積電大賺,

一○年時,她也知道台積電業績有機會向上,

但台積電股本2000多億元,市占率已高達5成,業績很好,

但市占率過高,未來成長潛力有其極限,

本益比很難高過15倍,股價要翻倍更難;

但與台積電相關的台灣半導體小金雞就不一樣了,

這些青年股相關產品市占率還很低,未來前景可期。

 

 

因為只投資青年股的邏輯,

鹿谷姊特別看好台積電(2330)相關的半導體小公司,

例如幫台積電做電子束測試的漢微科,就是她心中的明星,

漢微科(3658)還在興櫃時,鹿谷姊就開始慢慢布局,

儘管漢微科上市後,股價已突破260多元,她還是對朋友說可持續買進,

直到突破千元,才轉趨保守,陸續出清持股,獲利達4倍。

 

還有一一年上市的弘塑(3131),也是半導體設備廠商,股價掛牌後曾跌到50元左右,

後來因為台積電業績很好,股價也飆升,一三年最高股價突破340元。

鹿谷姊因為投資台積電(2330)的半導體相關小金雞,投資報酬都是以3倍計,

她強調,這就是選對青年股所呈現資產飆漲的魅力。

 

散戶要像獅子追獵物

隨時掌握公司營收與產業動態

第三個心法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隨時追蹤公司的業績。

雖然在青年股中尋找飆股,可提高投資勝率,

但鹿谷姊特別強調,「要發揮行百里路半90的精神。」

這是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意味走一百里路,走了90里才算是一半而已,

就像「獅子看到獵物,一定要隨時密切追蹤」,

隨時了解產業動態,關心投資公司的營收獲利變化,

判斷所投資的股票多空,是提高投資成功率的不二法則。

 

因此,只要台北有中小型企業(興櫃、新上市)的法說會,鹿谷姊絕對參加,

她每週從桃園到台北參加法說會至少2、3次,連颱風天也不缺席,

身高160公分的鹿谷姊,2、3年來參加法說會的資料,疊起來比她身高還高。

 

法說會是了解一家公司最好的管道,

不但公司負責人、發言人、業務副總都會到場,

也可藉此建立聯絡管道,並取得完整的產業資訊,鹿谷姊說。

 

鹿谷姊強調:「不懂產業,錢無主。」

只要掌握投資青年股,

找市占率不高、未來會有大成長機會的公司投資,

再密切追蹤公司營收與產業動態,

一般散戶也能變身成功投資者,打造屬於自己的散戶勝經。

 

本文由 財訊雙周刊 授權轉載,刊載於最新一期財訊466期

《財訊》年終慶特價99元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