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人的一生在職場將近 40 年的時間,花了這麼久的時間都在努力賺錢,也該定期檢視自己的財務規劃及保單。在疾病年輕化的情況下,醫療險佔了很重要的角色。
文 / 小花平台
又到了鳳凰花開的季節,即將有一波新鮮人求職潮,回想起自己初入職場的心情,是否存在著滿滿的期許,期待自己一輩子的身價「無可限量!」一般而言,人的一生從 25 歲工作至 65 歲退休、總計浸淫職場長達 40 年時間,假設平均年收入 50 萬元、累計下來有 2,000 萬元入袋;平均年收入 100 萬元、累計下來有 4,000 萬元入袋,以此類推,年薪愈高,手中用來投資理財的籌碼也愈多,小花平台提醒即將步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依照個人生涯規劃按部就班,定期檢視聰明投保 3 大原則:
原則 1、「先求有再求好」,首要重視風險轉嫁
說到社會新鮮人的風險規劃,首要考量就是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用低保費買到高保障?最重要的是「先求有再求好」,優先考量眼前當下可能就會遇到有關「生」與「死」的基礎人身風險保障,如果還有餘裕,再進一步布局退休資產配置,同時也要時時提醒自己: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隨時要做好事前「風險管理」的準備。
原則 2、依循 2 投保重點,優先考慮壽險和意外險
不論已婚或是未婚,每個人都有其應盡的個人或是家庭責任:像是奉養父母、撫養子女或是維持一家生計……等;以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建議依循「先定期後終身」和「重保障輕儲蓄」這兩個基本投保重點,將壽險和意外險列為優先考量險種,如果不幸因為疾病或是意外事故死亡,有一筆保險金留給家人使用。
原則 3、面臨「3 高」風險,醫療險非保不可
隨著二代健保施行,原本台灣舉世稱羨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費醫療負擔卻愈來愈重,對於口袋不夠深的新鮮人來說,可能必須直接面臨「3 高」風險:醫材價格高、標靶藥物價格高及新式手術費用高,在醫療保障規劃上,建議優先考慮投保定期醫療險,尤其要特別留意是否有「保證續保」,也就是只要要保人有繼續投保的意願並持續繳交保費,保險公司就不得拒絕續保。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大 S 閃婚有感:「女人要有錢,才有選擇生活的底氣!」
- 準時下班、不婚不生、追求假精緻? MZ 新世代吃 364 天超商便當,只為當 1 天名牌族!
- 重大傷病年輕化...「殘扶險」必須及早買!「殘扶險」怎麼保?專家教你 3 面向 聰明買!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