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股東會旺季已到尾聲,
大概每檔股票發多少股利、發多少現金多少股票、
何時發股利、除權息參考價是多少…等等的資訊,
也會慢慢浮上檯面讓投資大眾瞭解。
到底參與除權息會不會賺多一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除權息的好處
張三是股票進出的大戶,
以前常會注意除權息的日期,
因為除權息時,戶頭雖然多了股息,
但股價也減少了,若是沒有填權填息,
口袋裡的錢實質上也沒有增加。
舉張三的例子來說明吧,
張三持有一檔日月光,
除權息前參考價是三十元,
除權息後參考價是二十七元,
公司預計配三元,其中要除權的股票股利一元,
要除息的現金股利是二元,
股利殖利率為一○%(三月三十日),
收到股利後市場就會開始填權息行情,
運氣好漲回三十元價位,股利就是多賺的。
若是不參加除權息,
可以在除權息基準日前以三十元賣出,
等到除權息基準日當天再以二十七元買進,
實質上也有拿到股利的效果,
而且也可以享受填權息的行情。
中華民國「萬萬稅」
除權息要負擔的稅負
要不要跟著領除權息的股利,
可能要考慮這檔股利殖利率高不高,
可能要負擔股利因此而產生累進稅率的綜合所得稅,
還要負擔股利而多產生的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大約一.九一%),
天呀!真是中華民國「萬萬稅」。
兩稅合一制度
簡單說股利透過計算股東可扣抵稅額之比率,
將是公司繳的所得稅,
退給個人去抵個人的綜合所得稅,
股東可扣抵稅額越高,可以退的稅越多。
但一○四年開始,
財政部修改了法令推出財政健全方案(回饋稅制度),
使可扣抵稅額減半發放,
股票族可取得的抵稅權利就變得更少了。
邊際稅率的分析
案例條件下,大概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在個人所得稅各級距下,
只有適用五%級距的人且拿到
一○.五三%以上的高稅額扣抵比率,
才有可能享受到在兩稅合一下,
公司幫忙繳的所得稅,
個人還可以額外退稅的福利。
若是低於此一比率,
可能要考慮多吐一點股利來付隔年的綜合所得稅,
預期會拿到的股利殖利率也會因而減損,
投資人要有心理準備。
實務上在經營股票的人也會用公司組織來操作股票,
採用公司組織及採用個人名義買賣股票的分析可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CMoney理財寶 有Line官方帳號了 !!
搶先訂閱 最新理財訊息,
歡迎 加我們為好友 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