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莎拉。本篇要來跟各位分享的是產業類股選股法,一般來說,許多產業都有所謂的營收高峰週期,以太陽能產業為例,因政策取向,近幾年大家常討論的缺電議題,每當到了夏天就是一個令人頭痛的民生問題。最近聽到可能電價又要調漲,看看時間才二月三月,卻已經討論到這個話題。
通常,股票要起漲前,會有一波議題發酵,因為不會真的到了夏天才來談論電價,通常會在幾個月前就有新聞披露。用意是許多法人大戶、主力作手已經花了一點時間佈局,等到準備起漲時,利用議題讓其他聰明錢也跟進上車,屆時好一起拉抬股價。等到1-2個月後,股價拉了一大段,再開始利多狂撒,這時可能個股的業績持續創新高啦、報價會一再調漲啦,然後你會看到有人訂出一個荒謬的目標價,當散戶傻傻跳進去時,就開始收割倒貨。
而學會新式型態學的我們,面對這種經常出現的模式,如何跳脫割韭菜輪迴,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首先,我們必須時常關注新聞,雖然新式型態學講求的是「型態為王,籌碼為后」,但並不表示不需要關注時事及議題,往往產業輪動的指標就是政策及時事脈動。
莎拉型態學app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事先從策略跳出來的個股,找尋同類型產業個股的出現時機,3月15日前後就有好幾隻太陽能概念相關個股陸續跳出,加上近期議題正熱,大致可以推敲出這類型的個股準備起漲了。像6443元晶同時出現在小碎步及有底撐兩種型態,安集、樂事綠能等,都是太陽能相關,便可將這些個股列入自選,伺機介入。
剛剛提到的股價週期慣性,我們就拿茂迪、元晶及安集來做個比較。
上圖是茂迪的週線,從2020年拉一大波上來後,進行了近兩年的盤整收斂,然而如果懂得來回操作的人,會發現有些高低慣性的價差可做。2021年的2月到4月正好走了一波多方勢。接著2022及現在2023年也是2月起漲的態勢。
比較一下元晶及安集,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產業類股相似的走勢,可以互相類比的特性。正巧的是,股價也是在2021-2023的2月起漲,4月結束一波,差別僅在於個股漲幅的多寡。
接下來要討論的,則是當app策略跳出來時,如何才是好的介入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