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出處:money錢】
只要談到存退休金的安排,
專家一定會說「越早開始越好」。
不過現實面通常是:
30歲的年輕小夥子,
根本不會想到距離他仍屬遙遠的退休樣貌,
因為這份「無感」,
所以「及時行樂」卻成了他們的最佳寫照 ...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提供)
到了 40 歲
開始對退休緊張
來到40歲,對於退休生活雖開始有所警覺,
但往往卻是有心無力,因為上有高堂要照養,
下有子女要教養,還有那背起來沉重不已的房貸要支付,
就算不買房子,房租總要給吧!
於是活得「團團轉」大概是多數40歲中年人的無奈。
「一直要到45歲或50歲,
你才真的有能力開始為自己準備退休金。」
財經部落客李柏鋒說得直白,
有時候不是不想做或不願意做,而是沒能力做啊!
無法拉長時間存退休金
就靠放大本金來替代
把人生階段拉出一條線軸來看,
年輕時或是進入40歲的中年期,
其實收入並沒有比生活開銷高出多少,
甚至入不敷出也是常見的情況,
就算「想」早一點存退休金也沒輒,因為難度就是高!
目前人生就位在30~40歲、開銷最高峰階段的李柏鋒,
發現如果把自己陷入子女、父母及退休金3種支出中的話,
根本無從規畫,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所以不要同時做3件事,
把階段性的任務做好就好。」
以他為例,現在最重要的責任為家庭與小孩,
所以除了努力建構家庭的財務護城河──存足2年的生活費用,
讓家庭無後顧之憂外,就是準備子女教育金,
直到孩子成年為止,
「一定要確保他們在成年後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因為,接下來得為自己打算了。」
他說,雖然累積退休金的時間沒有那麼長,
但本金可以控制,
只要把自己的專業價值不斷提升,
讓薪水節節攀高,
便可以用本金來彌補時間不足的缺憾。
如果報酬率也掌握得當,
那麼退休金的準備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善用美股、台股ETF
15 年可存 1500 萬元
「長時間來看,報酬率的波動可以被處理。」李柏鋒強調,
回溯台股與美股的大盤年報酬指數(含權值),一定可以超過5%。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廖義榮也表示,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好的基金,
都可以創造6%的合理報酬,
「尤其是現在一些投顧公司架設的基金平台,
以及未來金管會設立的基金銷售平台,
手續費都比到銀行申購至少便宜2%,
等於先賺了2%報酬率,可多加利用。」
當本金確定、報酬率也有一定掌握時,
退休金的累積就可以設算出來。
假設到了45或50歲時,在家庭責任告一段落時,
加上職場上有一定的成就,那麼,
以每個月可存下5萬元、報酬率6%來試算,
15年時間,當你60歲或65歲退休時,
可以累積的退休金約為1500萬元。
全文未完,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官網會員 ...
>>《Money錢》50歲開始存65歲有1500萬退休金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6年10月號第109期 給你
延伸閱讀:
一、40歲思考、50歲規畫,苦老族不上身,打造最時髦的退休想望
二、把鄰居變友伴揪團一起快樂到老
三、便宜純年金險讓你退休好輕鬆
四、以房養老把房子變退休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