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自五月三十一日
日商百尺竿頭宣布以每股 128 元
公開收購樂陞 3.8 萬張股票開始,
一群善良投資人正一步步走入這場騙局。
華信投顧總分析師李永年認為,
在股票市場上企業透過併購強化實力,
是常見的手段,
樂陞案的問題不在於併購,
在於經營者的心態。
來看看李永年怎麼說這次的事件?
一起看下去吧...
(贊助商連結)
收購價高出股價一成
大股東出脫意味濃
上櫃公司樂陞科技屬於遊戲文創類股,
在百尺竿頭宣布收購之前曾陸續併購
國內知名的食品公司「一之鄉」以及「怡客咖啡」。
李永年表示,遊戲文創類股因市場競爭激烈,
營收常常處於不穩定狀態,
樂陞將多餘的資金收購「一之鄉」及「怡客咖啡」
做多角化的經營,並非壞事。
李永年指出,
樂陞事件令他察覺有異的關鍵點在於
日商百尺竿頭宣布要以每股 128 元公開
收購樂陞 3.8 萬張時,
讓他驚覺這樁併購案並不單純。
李永年進一步說明,
從樂陞科技的歷史價格來看,
該公司的股價僅在今年 3 月 25 日來到最高價 128.5元,
在 5 月 31 日百尺竿頭宣布收購樂陞之後,
樂陞的股價最高只來到 6 月 4 日及 7 月 29 日的 115.5 元,
所以,
百尺竿頭的併購價格是根據先前的最高價 128.5 元;
從以往的併購案例分析,
以高於市價「溢價」收購時,
該檔個股的市價理應會上漲到十分接近收購價,
以美光收購華亞科為例,
在美光宣布以 30 元收購華亞科時,
華亞科最高價隨即來到 29.5 元,
距離收購價 30 元,只差 0.5 元。
反觀
日商百尺竿頭併購樂陞的收購價
卻十分不合理
日商百尺竿頭宣布收購樂陞之後,
樂陞最高價僅來到「 115.5 元」,
離收購價「 128.5 元」差距達到「 13 元」,
差價竟達到股價的一成左右,
這是台股公開市場收購史上最大的價差,
有違市場邏輯,
合理推斷造成「 13 元」差價的原因
應該是大股東在背後利用收購的消息
以及民眾「賺價差」的心理,
將股票大量賣出;
這樣的手法,一般善良投資人,
毫無判斷的基礎。
兩則關鍵訊息
讓投資人一步步掉入陷阱
除了收購價與市價的價差過大令李永年起疑外,
這次樂陞案在市場上的「小道消息」,
更讓具有 40 年投資經驗的李永年
斷定此案非比尋常。
李永年表示,
在樂陞案發生時,
市場上有兩則 Line 訊息在證券公司營業員之間廣為流傳
第一則消息指出,
日商百尺竿頭將會「一個證券戶保證收購一張樂陞股票」;
第二則訊息更是教導收訊者:既然一戶保證收購一張,
何不開到單人最高上限 10 個證券戶,
一次賺 10 張價差,
每張價差約 1 萬 8000 元,十張即可賺到 18 萬元。
樂陞小股東哪裡錯?
錯在太相信政府
李永年解讀這兩則訊息指出,
第一則訊息,
是利用民眾搶購「限量」的心理,
而第二則訊息,
則是在收訊者已被挑動的搶購心理上,
再「教」投資人如何賺錢;
這兩則訊息令上班族、家庭主婦等投資新手十分動心。
再加上近來股市一直處在高檔震盪,
操作不易,
投資人急於尋找能夠穩穩賺的「小確幸」,
每張 1 萬 8000 元成了這群投資人「理想」的投資標的。
李永年認為,綜觀樂陞案,
雖是經營者許金龍及其背後金主一手策畫,
不過令這些善良老百姓受騙上當的關鍵因素,
卻是政府的背書。
李永年回憶,記得民國 80 年左右時,
曾經發生類似的詐騙案,在那個併購還未盛行的年代,
有位主力作手將某檔股票炒高後卻無法倒貨出場,
宣稱有其他主力將以高於市價的金額收購,
希望能藉此成功出脫股票,
最後,卻因投資人不採信作手所言而未遭坑殺。
事隔 25 年,對投資人而言,結果卻截然不同,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政府背書」,
民眾得知投審會通過樂陞收購案,
認為此案已通過政府審查,因完全信任政府的公信力,
紛紛大量買入樂陞股票,造成這次的股市慘案。
握有國家公權力的政府機構,豈可不慎?
聽到小道消息
要先求證
以免上當受騙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