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輸的時候,最痛
這兩周被討論最多的電影,
莫過於韓國電影《屍速列車》。
《屍速列車》是一部2016年的韓國災難電影,
IMDb 上有 8.0 分,爛番茄網站有 93% 新鮮度,
評價不俗;根據 IMDb 的資訊,
本片成本約 850 萬美金(100 億韓元),
截至 9/4 之全球票房約為 8400 萬美金,
預計投資報酬率將超過 10 倍,
是一部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電影。
而大家卻忽略了幾個重點...
真正讓台灣人應該要更重視的重點...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人瘋狂討論《 屍速列車》
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票房,《屍速列車》打破韓國電影在台灣的票房紀錄,
創下三天票房破億的佳績;
第二是品質,《屍速列車》在電影技術的表現上,
讓太少看韓國電影的台灣人猛然大吃一驚:
原來韓國電影現在已經是這種水準了?
韓國能拍出這種電影,台灣能嗎?
答案是讓人絕望的。
我在 2013 年的文章〈台灣電影不成工業:從李安看大尾鱸鰻〉疾呼,
台灣電影業必須要轉型成「工業」而不是持續作手工業,
電影人必須要真正重視管理、重視技術、重視品質,
低成本低技術含量的電影走不了太遠。
韓國電影的工業化從 15 年前就開始了
我同意韓國電影之所以能發展出現在的質量規模,
一部分原因是,
國家的保護政策讓韓國電影在萌芽時期有了喘息的空間,
這是種左派的論述;
但我認為韓國電影產業確實發展起來的主因,
仍是韓國人回歸電影的本質,建立起良好的系統,
並且透過系統處理好每一個細節。
工業化就是「有品質的規模複製」,最重要的關鍵字是「複製」。
暫時撇開電影不談,我們還能觀察出一件有趣的事情:
台灣對韓國的態度轉向了。
2010 年之前,
韓國宣稱「端午節是韓國人的文化遺產」,
讓中國與台灣既憤怒又輕蔑地看待韓國對文化制高點的慾望。
2012年前後,
韓國演藝擴散亞洲、三星在手機產業也取得龍頭地位,
當時的台灣,要是有人寫文章說韓國哪裡好,
立刻就被群起而攻之。
但 2016 年的現在,
不但鮮少人拿韓國與台灣的經濟或產業發展比較,
即使有類似的文章,
也都不再能夠引發大規模的正反爭論。
韓國貧富差距很嚴重、社會情緒很負面,
我們老早就都知道了;
但當韓國的文化產業基礎已經開始穩固時,
我們再也無法否認自身在產業發展上的落後。
你比較的對象,一定跟你差不多
社會心理學裡面有個理論叫做社會比較論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這個理論說明了,人類往往透過跟別人比較,
才能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
換言之,相對值的高低,比絕對值的高低還要更重要。
這個理論放大到社會、國家、種族,也都適用。
以亞洲近鄰而言,台灣從來沒跟日本比較過。
台灣對日本有種說不出的親暱感,
加上日本在經濟與文化上一直都比台灣強盛,
所以台灣從來就不把日本當作比較基準──因為台灣人本質上認為,
日本在台灣之上。
相對的,
台灣也不會跟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比,
因為台灣人本質上認為,這些國家遠遠落後於台灣。
換言之,我們不會跟贏太多或者輸太多的對手比較,
只會跟程度相近的對手比。
台灣非常喜歡跟曾並列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香港與新加坡相比,
特別是韓國。一方面是因為韓國有段時間處於自卑到異常自大的狀態,
四處點火引戰,這把火剛好燒到台灣;
另一方面,韓國的產業鍊地位跟台灣非常像,
在商業上也確實是我們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2012 年前後,台灣對韓國的厭惡與敵意竄高,
最大的原因無非三星手機爆發式崛起,
而台灣的 HTC 卻在品牌戰中輸了,
另外就是韓國的偶像劇文化輸出。
過去韓國是台灣的手下敗將,
2000 年破產得到金援之後再起,
才 10 年時間就對台灣產生威脅。
因此,我們現在對韓國沒有這麼多情緒,
就只有一種解釋:我們已經對韓國徹底認輸了。
最容易引發焦慮、憤怒、不安的時間點,
就是你原本不放在眼裡的對手,
逐漸超越你的時候,
這才是我們過去仇韓的主因。
經歷過一次次比較之後,
我們已經默默知道對方超越我們,
於是我們就不再比較。
這就是 2010 年到 2016 年,
台灣面對韓國的心理歷程。
開始輸的時候,最痛。
台灣在最痛的時間經過之後,
精神上看似沒事了,
但在經濟與產業上,
麻煩可大了。
過去在東亞取得文化產業鏈至高點的是日本,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本輸出大量的「內容」;
現在,韓國跟中國不像過去那樣只是內容的輸入國,
透過資本累積經驗與技術,
也很快的成為內容輸出國。
《 屍速列車》不過是韓國電影產業發展的象徵,
這部電影並非單靠一位導演、
一組編劇或者一群明星支撐起的煙花,
而是種能規模生產、批量複製的工業產品。
暫時性的落後倒是無所謂,
但我們真的理解到,
最本質的因素來自於產業策略、
管理邏輯的落差嗎?
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還記得之前運動場上發生的事件...
除此之外...
還真的沒什麼好評論韓國的...
本文由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授權轉載,
原文在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