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ETF投資在全球已成為顯學,在台股掛牌交易的ETF也越來越多。Money錢專訪兩位工程師出身的ETF投資達人,分享他們在人生不同階段投資ETF的經驗與心得。其中,今年36歲的工程師「奶雞哥」,將ETF打造成「現金流永動機」,積極朝財務自由的目標邁進。
高息ETF打造現金流永動機 奶雞哥股息、價差通通要
在苗栗一家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的「奶雞哥」,今(2023)年36歲,股齡還不到10年,第一次買股票就賺錢讓他忽視風險,後來操作高槓桿的權證而慘賠,但他很快吸取教訓、調整自己的投資心法,近年透過存ETF成功打造適合自己的「現金流永動機」,目前每個月約有16,000元的股息入帳,他用這些股息分散投資事先篩選好的個股,賺取價差。
由於父母長期操作股票都賠錢,奶雞哥原本很排斥投資股票,心想只要認真讀書、找到一份好工作,把薪水存下來,將來就可以安穩退休。2011年10月,化工碩士畢業的他找到第一份正職,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研發替代役,幾個月後用自己的薪水買了生平第一支智慧型手機,生活重心除了工作,就是玩手遊、打球。
他當時抱持「只要認真工作、存錢,就可以在50歲退休」的想法。不過,2013年中,他遇到人生中最意外的事──辛苦工作近2年存下的60萬元全沒了,且竟然是被朋友騙走。
他回顧指出,在那個人生黑暗時刻,初次體會到,原來一夕之間失去所有錢財會讓人如此恐懼。「我希望能趕快把錢賺回來,除了努力上班、加班,也逐漸萌生投資理財的想法。」
工作存下60萬元意外歸零 急於靠投資股票把錢賺回來
2013年下半年某一天,奶雞哥在公司中最要好的學長暨工作夥伴提出辭呈。「我原以為會跟他一起工作到退休,他卻說要離開了,還提醒我:人生不能只有這樣,要出去走走看看。」學長這句話在他心中迴盪了很久,也讓他開始盤算自己有什麼本錢可以走出去看看。
「經過盤點,我發現自己的錢根本不夠用,於是跟自己的保險業務員聊了這個困擾,對方直接了當地說:『投資才有機會解決你目前的困擾。』」奶雞哥當時只有活存跟定存的概念,過了一個禮拜,個性急躁的他忍不住再問那位保險業務員:「拜託你跟我講,以我現在所剩無幾的存款,真的還能投資嗎?」對方回應:「當然可以!」
當時聽到這個正面回覆,奶雞哥眼睛發亮,趕緊追問是什麼投資方法,該位保險業務員則回答「定期定額存股」。「雖然以前看爸媽買股票都在賠錢,我當時卻急著想要靠投資股票翻身,而我的保險業務員不僅很有耐心地說明自己投資股票的方法,還帶我去開戶。」
買鴻海零股賺5成激起貪念 妄想用權證以小博大卻賠光
「當時我連K線是什麼都不知道,只認識台積電(2330)、鴻海(2317)、中鋼(2002)這3家上市公司,開戶隔天立刻買了自己較熟悉、股息殖利率較高的鴻海零股。」大約過了半年,鴻海股價漲了近5成,第一次買股票就嘗到賺錢的甜頭,讓奶雞哥超級有感,開心極了。
有了投資股票賺錢的初體驗,奶雞哥開始閱讀股票投資相關書籍,並利用假日研究個股資料。有一段時間,他回家就一直看個股線圖分析教學案例,偶爾跟著下單賺了些錢,發現書上寫的技術分析似乎很好玩,於是開始去上免費的課程,也開始對短線選股賺價差有特別濃厚的興趣。
隨著看過的個股資料和股票投資知識越來越多,他對於短線選股與操作技巧越來越有自信,剛好搭上權證風潮,想利用權證的槓桿來放大獲利,加上社群朋友敲邊鼓,讓他逐漸走火入魔。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初,他因操作高槓桿的權證失利,賠光所有的錢。
存股較穩當 不再槓桿操作 分散持股與買進時機降風險
2015年農曆年前,他被迫將自己原本存的第一金(2892)等股票都賣掉,好讓自己在過年期間有些錢可花用。他也因此頓悟到:「幸好我有存股,存股救了我」。不過,他當時存股只是聽從別人的建議,自己沒有特別研究。
歷經操作權證小賺大賠、最後賠光的慘痛經驗,奶雞哥檢討發現,自己太專注於技術與籌碼分析,從此再也不相信什麼獨家籌碼指標,並且很幸運地在2015年8月遇到教他存股思維的啟蒙老師──有18年存股經驗的Pass哥。
2016到2017年,Pass哥在櫃買股災期間幾乎每天買股票,這些股票過1到2季之後往往會大漲,這引起奶雞哥的關注與好奇,默默地觀察好幾個月。到了2018年,奶雞哥發現個股波段操作非常難賺錢,決定放下以前所學的招數,跟Pass哥學習,也慢慢領悟到存股心法,主要是篩選長期穩定配息(2008年金融海嘯也不例外)、近5年平均殖利率達到5%以上的好公司。
2020年第1季新冠疫情擴散全球,導致許多上市櫃公司股價大跌,奶雞哥當時買股買到快沒錢,這才體會到Pass哥所提醒的,存股不要在短期間內集中買進,除了要分散布局不同的公司,還要做好資金控管,將買股的時間點分散,不要急於一時,何況好股票需要時間發酵,慢慢展現其價值。
為了讓存股單純化,近年奶雞哥將存股重心擺在台股掛牌的3檔高股息ETF:元大台灣高股息(0056)、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00878),3者搭配起來剛好可以月月領股息,目前他每個月約有16,000元股息收入。此外,他也買進今年6月才發行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這是國內首檔採「月配息」的高股息ETF。
對奶雞哥來說,這筆每個月入帳的股息就好像是「現金流永動機」,可以年年月月生生不息。他把這些股息用來買進事先篩選出來的個股,分散布局將近150檔,以零股分批買進,分別做短線、中線、長線操作,只要達到預定獲利目標就賣出,不斷換股操作。
奶雞哥表示,一般認為存股很適合沒時間看盤的投資人、初學者,不需要很高超的操作技巧,只要公司能持續賺錢,投資人就有機會持續領股利,甚至跟著公司一起成長,賺取更高股利(配股增加)及價值(股價上漲)。「但如果你運氣很不好,存到正在走下波的公司呢?改存ETF可以避開這樣的風險,因發行ETF的基金公司每隔一段時間會審核持股狀況,汰弱留強。」
奶雞哥強調,存個股的關鍵在選股,買進價位的殖利率要高於近5年平均值,而且要很勤勞,必須自己觀察投資組合當中哪些公司營運開始衰退,適時汰弱留強。「存股並不是叫你一直存著都不要賣,只是『存』這個字讓很多人誤解為『都不賣』。」
除了飛宏(2457)、台泥(1101)只買不賣(因看好這兩家公司積極朝新能源領域轉型),奶雞哥買進的個股大部分採短線操作,通常在1~2星期內賺3%~4%價差就賣出,將資金轉進其他個股,主要是考量目前大盤處於高檔,隨著類股輪動順勢操作。
奶雞哥投資心法首重「分散風險」
1.從資金控管下功夫
最常聽到的理論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但這樣還不夠,還要在「不同時間」買「不同的雞蛋」,「平均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2.資金控管具體做法
不同時間:不要讓所有資金集中在同一時間點投入,至少要以季為單位,資金分成8等分,一共8季,用2年的時間慢慢投入。這樣做的好處是,股票會派息,因此每過1年,持股成本會降低約5%(以個股股息殖利率為準),資金分成8季投入,透過參與配息可使成本降低約10%,某種程度而言,就有平均10%左右的下檔保護。
不同的雞蛋:不重押單一或少數幾檔個股,避免因為某一檔股票的誤判而重傷,分散的標的越多,投資組合的平均表現就越平穩,越不會大起大落,波動風險也就大大降低。
平均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投入每一檔個股的資金是一樣的,也就是每個籃子中每一檔股票的投入成本都必須差不多,以達到風險均化的目的。
(攝影:張家禎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延伸閱讀:《特別企劃》揮別爆肝人生 工程師阿福48歲退休 靠 11檔ETF穩穩領息享受愜意生活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