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 高志銘】
斷鏈危機+中國禁韓令 轉單效應將現
東北亞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
市場開始擔憂南韓全球市占率最高的雙 D 產業將面臨供應鏈斷鏈危機,
擁有相同產業資源的台灣,短期有望獲得客戶的避險轉單。
再就區域資金流動的角度來看,
元大投顧認為隨著南韓政治風險增加,
區域型基金可能會視台股權值龍頭 台積電(2330) 為不錯的避風港,
將資金由三星轉向台積電,
提供台股下檔的重要支撐力量。
南韓三星及 SK 海力士在全球 DRAM 市占率達 80%,
NAND 晶片則逾 60%,
三星及 LGD 在全球面板市占率也有 35% ( 65 吋以上大尺寸面板僅台韓廠生產),
一旦未來北韓情勢演變到港灣或航空封鎖,
全球記憶體及面板供應將立即陷入斷鏈危機。
另因目前 DRAM 市場本就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
加上第二季進入產業旺季,備貨需求增加,報價應將易漲難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南韓踢到鐵板 供應鏈跟著遭殃
另一方面, 在北韓頻頻武力威脅下,南韓為了提高防禦能力,
藉由美國協助於國內部署薩德飛彈防禦系統,
偏偏此舉卻惹惱中國老大哥,
導致中國祭出多項「禁韓令」抵制動作予以反擊,
恐成為重創南韓經濟的第二利空。
近日又傳出官方提醒電視廠商等下游業者,
抵制三星及 LGD 兩家南韓面板廠,減少對韓採購面板,
預期接下來記憶體及汽車等南韓出口中國比重高的產品恐挫咧等,
相關供應鏈也將遭受池魚之殃。
大賺災難財 台股雙D變雙高
觀察盤面可發現,營收來自三星比重較高公司的股價,
近期均出現不小的修正走勢,
像是代工 AMOLED 觸控感測器的 和鑫(3049)、
可看出市場已開始提前反應「斷鏈危機」及「禁韓令」雙利空的預期。
南韓電子產業結構與中國及台灣接近,但技術仍處於領先,
尤其在記憶體方面,中國仍難擺脫對南韓的依賴,
研判未來把需求轉向美光陣營或許是中國廠可能的策略選項之一,
已與美光結盟的 南亞科(2408) 則會是此發展趨勢下的主要受惠者,
加上美光轉進十七奈米製程初期良率不佳,
將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轉單。
和鑫憑藉量產經驗優勢
取得中國 AMOLED 市場門票
上述因身為血統純正的三星供應鏈,反成為受災戶的和鑫,
短線股價雖慘遭修理,
但在 AMOLED 需求進入爆發成長期的產業趨勢下,
加上本身又是少數具量產經驗的廠商,
有望搶先吃到此塊市場商機大餅,可樂觀期待長期的營運表現,
未來股價自然不會太寂寞。
和鑫為 彩晶(6116) 持股 26.8% 的子公司,
主要為三星進行 on-cell AMOLED 前段觸控感應器代工,
營收占比逾 90%。
和鑫也有耕耘中國 OLED 面板廠客戶,
憑藉過去量產經驗的優勢,
可望大幅提高切入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未來隨著中國 OLED 產能陸續開出,
和鑫來自中國廠的營收貢獻勢必將逐步提升。
公司上半年將有地震造成的營運中斷保險金入帳,
成為認列業外獲利的潛在財報利多。
【詳全文請看《理財周刊》869期:萬點攻頂好事多磨】
全文點此進入:https://goo.gl/4SAMWS
掌握最新趨勢,投資訊息隨身看!
Line ID: @money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