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邱沁宜
投資唯一不變的是,永遠都在變;計劃,趕不上變化。最近地緣政治危機和金融市場的變化,讓很多投資人措手不及。
美國公債殖利率持續飆升,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破5%,創下16年來新高,投資人正目睹美國有史以來最慘的一波債券熊市。
時序走到本來應該有做夢行情的第4季,投資人原本寄望股債齊多,但目前看來是要落空了。買公債的投資人慘遭套牢,有些投資人買元大美債20年期正2 ETF(00680L),一年下來賠了3成,問我該怎麼辦?
財經宜的回答是,一般投資人最好不要介入槓桿型ETF,因為它的報酬率實際情況可能跟你想像的完全不同,像是2倍型槓桿的ETF,它的報酬是每天報酬的2倍,而不是累積報酬的2倍,所以當遇到震盪走勢時,它的表現不一定好。
例如,第1天公債指數上漲2%,隔天下跌2%,一般人以為報酬不變,但槓桿型ETF的計算方式是:第1天賺100×(1+2%×2)=104,隔天則是104×(1-2%×2)=99.84,倒賠本金。在目前市場經常盤整震盪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負報酬。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選擇投資公債較多的債券型基金、1倍的美國公債債券型ETF。
雖然現在是美債熊市,但也將是美國公債絕地大反攻的時點,為什麼呢?第一,美國經濟即將走下坡,消費趨勢將要走弱。因為利率走高持續侵蝕民眾的購買力,美國消費者貸款利率更是高達20%~35%,加上第4季美國要重新開始繳學生貸款(之前美國政府曾暫停學生繳貸款的寬限期),都會使得民眾購買力更加惡化。
第二,美國就業市場即將走弱。長期的高利率,而且會持續維持高利率的環境,企業也開始受不了,違約風險將逐步上升,因此企業可能會減少資本支出與降低股利發放,甚至可能開始裁員進一步削減支出,這些做法都將使就業市場走弱。
當整體經濟環境走弱時,利率政策就會出現調整的空間,也代表美國公債將出現絕地反攻的著力點。別忘了,可以好好把握公債危機入巿的機會,但絕對不適合用槓桿型ETF操作。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