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股市險惡、風險難測,散戶投資人對上的可是機構投資人與中實戶、大戶,人家有的是子彈與糧草,這時候除了常見且易學的技術、籌碼指標外,其實,基本面才是投資人可以在股市生涯受用不盡的必備武器。
基本面大致可以分為總體面及個體面;總體面包含各類大環境經濟數據,個體面可以簡單理解成公司營運狀況,適合供投資人作為選股與加減碼的參考,而公司營運狀況的重中之重就是「財報」。
本文針對判讀財報,提供1個指標、2種比較,以及評價區間等3個面向給投資人參照,可以作為未來研判公司財報與基本面的工具。
撰文:薯哥
透過每股盈餘了解公司的賺錢能力
財報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其實並不容易看得懂,因為光是損益表、資產負債、現金流量表這3種財報必備表格,投資人恐怕連上面的名詞都要先花一番功夫,才有可能理解,何況還要把財報拿來作為投資的判讀工具,難度不可謂不高。
有鑑於此,這邊提供一個了解與判讀財報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指標,讓一般投資人也能簡單判讀公司整體營運狀況,這個關鍵數字即為EPS(每股盈餘),簡單來說,就是以稅後獲利金額除以公司的股數,可以知道一家公司每單位股份為股東賺了幾分錢,這數字當然是越高越好,逐年增加更好。
或許有人會說,只看EPS,卻不看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業外狀況,以及現金流量、存貨與應收帳款週轉率等,根本無法了解公司實際營運的全貌。例如,有些公司EPS可能是業外一次性收益,下一季、下一年度就沒有了;就算不是如此,也有可能EPS好,但是自由現金流量卻表現不佳,股東分不到股息。
用2種比較方式 進一步判讀財報好壞
事實上,上述的狀況的確有可能發生,EPS可以說是判讀財報的必要數字,但並不是「充分數字」,這世上沒有一個數字可以直接讓投資人判讀公司未來股價,但是投資人可以用2種比較方式,來進一步判讀財報好壞,接下來才能對於未來股價表現,形塑自己的定見。
比較方式1:和公司所屬產業的其他同業相比
一般來說,EPS比較高的公司,在其他多數財務指標方面也會表現得比同業還要更好,可能是產品銷售量較高、產品品質較佳且價格較高、公司成本費用控管較佳等原因,這樣的公司多半可以享有比較高的評價(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等較高)。
舉例來說,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公布2022年第2季獲利再創新猷,單季EPS來到9.14元,比前一季的7.82元還要更上層樓。同業聯電(2303)2022年第1季的EPS為1.61元,以台積電與聯電第1季的EPS來比較,台積電獲利能力是聯電的4.86倍。
以7月14日的股價來看,台積電收盤價475元,是聯電38.8元的12.24倍,恰好呼應上述EPS越高,多半可以享有較高評價的優勢。
比較方式2:和公司過去的績效相比
通常只要營收、獲利中長期穩健向上,即代表公司相較過去越來越進步。在如此優異財務表現的支撐下,除非遇到大環境出現系統性風險,否則股價中長線的走勢也會隨著獲利數字向上提升。
舉例來說,台積電最近3個年度的EPS分別是2019年的13.32元、2020年的19.97元、2021年的23.01元,股價方面,2019年高低價分別為345元與206.5元、2020年高低價分別為530元與235.5元、2021年高低價為679元與518元。
投資人應該有發現,台積電這3個年度的EPS扶搖直上,而股價在這3年當中的表現更為強勁,不但高點一年比一年高,低點也是一年比一年還要高。
以台積電2021年EPS與2019年相比較,成長幅度近73%,而股價則從2019年12月的高點345元來到2021年高點679元,股價增幅接近97%,顯示股價增幅大於EPS成長幅度。
有了簡單判讀財報眉角的1個數字與2種方法之後,投資人還必須了解「評價區間」的概念,才能在股市裡沉穩應戰。
計算評價區間找出進場好時機
評價區間就是市場對於一家公司「實際價值評判」的上下區間,以最常使用的評價方式「本益比」為例,如果過去一家公司的歷史本益比區間大致在10倍至20倍之間,投資人大致可以把中間值15倍本益比,當作是一家公司的合理評價點位。
當一家公司EPS呈現上升趨勢,評價有機會高於合理評價點,本益比向上看;反之,當一家公司EPS為下滑趨勢,評價面可能向下修正,本益比可能向歷史區間的下緣靠攏。
同樣以台積電舉例,隨著EPS向上提升,台積電的高低本益比大致也是向上趨勢。唯一的例外是,2020年第1季台積電股價來到235.5元,本益比11.79,並沒有2019年來得高,但是不知道投資人發現了沒有,那時候的時空背景正是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的系統性風險因素,正好符合前述「除非遇到大環境出現系統性風險,否則股價中長線的走勢也會隨著獲利數字向上提升」,這時候反倒是好公司長線投資的最佳買點。(文章出處:《Money錢》 2022 / 8月號)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