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光通訊可說是AI趨勢下主要受惠的產業之一,雖然目前技術還有進步空間,但未來勢必會帶動長期成長。以目前趨勢而言,台灣封測與光連接器是最主要的受惠者,值得投資人留意。
高速傳輸趨勢下 光通訊成未來亮點
自從AI與ChatGPT在去(2023)年掀起熱潮後,大家對高速傳輸的關注度也跟著逐漸提升。目前大多數電子產品的訊號都是以「電」的方式進行傳輸,但隨著傳輸速度越來越快,電在線路上的損耗也會變得更大,因此業界開始投入更多研發資源在「光」通訊傳輸的領域,希望能透過光訊號損耗較低的特性以提升高速傳輸的效率。
光通訊雖然近期熱度才明顯提升,但這項技術其實已經研發超過20年以上,光纖通訊也已廣泛應用於許多人的日常生活中。過往因光通訊技術不成熟且成本過高而使客戶興趣缺缺,但在傳輸速率超過800G的環境下,會使電訊號的損耗大幅提升至50%,使未來的通訊必須要改用光來進行傳輸,加上隨著光通訊在新技術取得更多進展,市場對光通訊的接受度也開始提升。
目前光通訊最新且能被商用化的技術是矽光共封裝(CPO),這項技術是將光通訊模組中的光引擎與交換器上的晶片共同封裝,讓訊號傳輸的距離得以大幅縮短並降低損耗,從而提升高速傳輸的效率與品質。例如思科(Cisco,美股代號CSCO)和智邦(2345)共同研發的800G CPO交換器,即是將光引擎移到交換器的晶片旁,傳輸距離明顯縮短。
CPO技術勢在必行 封測與連接器廠直接受惠
CPO技術雖然是光通訊產業在未來幾年中最主流的趨勢,但其價格相當昂貴,交換器平均報價約為1.2萬美元(約台幣36萬元),而800G CPO交換器報價則高達10萬美元(約台幣300萬元),使許多廠商望而卻步。
另外,交換器運作時會發熱,而光引擎中的晶片對溫度相當敏感,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運作會使其效能衰減,因此光引擎約3~4年需更換一次,使800G CPO交換器每年平均維護成本達到約1.2萬美元,這對大多數公司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CPO技術的成本雖然很高,但由於傳輸速率達到1.6T以上的環境後,會使電訊號因損耗過大而無法傳輸,迫使廠商不得不以光通訊作為替代的解決方案。
對大多數台灣的光通訊公司而言,其實並無法直接受惠CPO技術的發展,背後的主因在於CPO技術主要是對封測品質要求提升,而台灣的光通訊廠大多生產主動元件與被動元件,因此CPO技術對它們的幫助不大。
基於CPO技術對封測品質要求較高,且為了方便光引擎的插拔與替換,需要將連接器的精密度升級至晶片級,因此真正能受惠CPO技術的公司是封測廠與光連接器製造商。本文在附表中列出相關的封測與光連接器概念股,並從中挑出兩間在短期就有機會開始貢獻營收的公司,分別是智邦與波若威(3163)。
智邦(2345)今年獲利雙位數成長
智邦是網通設備製造商,營收約70%來自交換器,客戶包含微軟(Microsoft)、Google、Meta、亞馬遜(Amazon)與Cisco等資料中心業者與交換器廠商,是台廠中最先有CPO技術產品開始貢獻營收的公司。智邦的優勢在於技術領先且規模較大,且公司設廠在台灣與越南,能滿足客戶希望廠區在中國以外地區的要求。
智邦在800G交換器的產品已開始小量生產,預計今年第2季會隨Cisco的800G CPO交換器放量,將對營收有顯著貢獻。公司認為AI相關的需求將遠高於非AI產品,這將帶動智邦2024年在400G/800G交換器的營收貢獻持續向上,整體獲利也會隨著產品組合優化而持續提升,公司認為今年至少會有雙位數以上的成長幅度。
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智邦近期股價在月線上下徘徊,過往股價在月線一向有相對較佳的支撐性,後續若能守穩則可望向前波高點反攻,可把握此操作空間。
波若威(3163)光連接器將後來居上
波若威主要生產光纖主動元件、被動元件與模組,其中營收貢獻最高的產品是波長多工器(WDM),主要應用於5G基地台、資料中心、海底光纜與都會網路等。波長多工器的功能是將不同波長的光同時送入一條光纖中傳輸,這麼做能大幅提升訊號傳輸的頻寬與速度,是高速傳輸環境下最重要的光通訊元件之一。
波若威主要受惠歐美客戶積極升級頻寬,在產品規格由DOCSIS(有線電纜資料服務介面規範)3.0升級至3.1的帶動下,使波長多工器的規格也跟著提升。另外,波若威目前持續研發微光纜連接器以因應400G/800G CPO交換器需求,公司雖然在2022年才開始切入光連接器的領域,起步時間比上詮(3363)更晚,但基於波若威的工程技術較佳,有機會在連接線市場中後來居上,並在2025年開始和台積電(2330)與日月光(3711)等大廠合作。
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波若威近期股價處在月線之下,短線上若量能表現持續疲弱則有向下回測季線的風險,可屆時再把握低接機會。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