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以中期趨勢來看,中美貿易戰很有可能會再進一步擴大,將使原本抱持觀望態度的公司更積極地在海外建廠,為台灣半導體統包工程、特用化學品與材料檢測等供應鏈帶來正面影響。
撰文:股他命
晶片禁令迫使各國半導體供應鏈朝自主化發展
前美國總統川普2016年上任後,開出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槍;2020年拜登上任,但美中關係沒有因此好轉,反而使貿易戰升級,嚴格的晶片禁令迫使各國半導體供應鏈開始朝向自主化的趨勢邁進。
以總體環境而言,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是弊大於利,不僅迫使晶圓代工廠必須在各國建廠,使資本支出、成本與費用上揚,也讓人力與材料的成本優勢無法充分發揮,這也是台積電(2330)之所以會在一片不景氣的環境中頻頻漲價的主因。
儘管中美禁令對產業造成不小衝擊,但仍有不少公司逆勢受惠,這些公司主要是半導體統包工程、特用化學品與材料檢測廠。
基於未來兩年建廠工程量越來越多,無論是無塵室、機械設備安裝或生產流程優化的需求都會大幅成長,且半導體生產在地化也會帶動上游化學品與氣體供應鏈的出貨量升溫,再加上部分中國供應鏈的訂單陸續轉移至台廠手上,使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成為自主化趨勢下的最大受惠者。
供應鏈走向在地化 台廠占據產業優勢
基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因此台灣的半導體統包工程、特用化學品與材料檢測規模幾乎都是全球最大,市占率約30%。
以近幾年的趨勢來看,最先被要求供應在地化的子產業是化學氣體,主因在於2022年俄烏戰爭導致氖氣供應中斷,使價格一度飆漲數倍,且化學材料運送過程中若有晃動則容易造成化學品變質、沉澱與純度降低,在半導體製程精密度逐步提升下,特用化學品供應在地化的重要性也跟著增加。
本文於附表中列出相關的半導體統包工程、特用化學品與材料檢測概念股,並從中挑出3間競爭力較佳且2024年獲利具有大幅成長性的公司,分別是漢唐(2404)、晶呈科技(4768)與閎康(3587)。
漢唐(2404)在手訂單達600億元
漢唐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統包工程公司,全球市占率約10%。漢唐早在數十年前就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電腦機房工程公司,並將業務陸續拓展至建廠工程與無塵室等,使承包工程範圍比同業更完整,方便客戶一站式下單。主要大客戶包含台積電、旺宏(2337)、美光(美股代號MU)等。
漢唐先前表示因美國工人效率較差,使台積電在美國建廠的進度有所遞延,現已增加監工人員以加速工程進度。隨著機台陸續進駐廠區,預期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上半年會是工程款認列高峰期。
除了台積電,漢唐其他在手訂單金額亦超過600億元,近幾年LED面板與生技公司對建廠需求也都有升溫趨勢,營運可望擁有高成長性。
從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漢唐近期股價處在所有均線之上,短線上須留意漲多拉回後恐使震盪加劇,建議不宜過度追高;在月線支撐慣性未改變前,逢震盪壓回都可偏多操作。
晶呈科技(4768)出貨量向上提升
晶呈科技是特殊氣體製造商,產品主要應用於半導體、記憶體與平面顯示器的製程。公司原先是以代理俄羅斯特殊氣體製造商Astor為主要業務,近年來隨著自身持續提升技術能力,逐步掌握各項製程技術,目前營收已全數來自自製氣體,使獲利能力持續提升。主力產品為八氟環丁烷(C4F8)、六氟丁二烯(C4F6)。
晶呈科技受惠日本與韓國記憶體客戶的產能利用率逐步回升,使八氟環丁烷氣體出貨量也跟著向上;六氟丁二烯氣體也陸續通過晶圓廠與記憶體廠認證,甚至已有客戶向晶呈科技預訂超過50%產能,預計2024年將開始出貨,有助整體營收與獲利恢復成長性。
從技術面週線圖觀察,晶呈科技短線上若量能進一步放大,有助股價向前波高點253.5元反攻,可把握此區間操作。
閎康(3587)切入日系汽車供應鏈
閎康主要業務為材料檢測與分析,能協助客戶找出不良品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使生產良率得以提升。閎康的優勢在於平均檢測交期不到1週,交期比同業更短且服務品質穩定,因此受到不少大客戶青睞,包含台積電、聯發科(2454)與中國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海思等。
未來1~2年,隨著半導體客戶的海外新廠陸續開出產能,初期在良率偏低的影響下必然會對材料檢測與分析有大量需求,使閎康營收與產品組合具有轉佳空間。另外,在電動車與AI等產業的發展下,將使終端應用對半導體規格的需求提升,而閎康目前已開始和日本汽車品牌廠合作,隨著日本車廠預計在2024~2025年陸續推出電動車,有機會帶動檢測需求跟著向上攀升。
從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閎康目前股價處於季線之上,過往股價在季線具有較強的支撐性,後續若回測並守穩則可把握布局機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3月號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