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你知道的事】
消費習慣其實可以回溯至童年「父母」的教育。研究顯示,孩子的財務智商早在 7 歲就定型,影響其日後的消費習慣、金錢概念。小時候,是否曾被爸媽沒收存錢筒呢?如果在財富被剝奪的情況下成長,長大後經常會以「補償」心態替自己合理消費...
文 / 廖義榮
年輕人追求潮流 卻忘記儲蓄
我們看到時下部份年輕人的一些現象,可能都覺得不可思議:薪水 30K 上下,但是偶像團體的演唱會一張數千元的門票,買起來絕不手軟, iPhone 新機一上市,不管距離上次換機多久、手機也用的好好的,馬上漏夜排隊去搶購新機。這樣的消費習慣如何能存錢呢?
過度消費成為月光族 還揹負一堆債務
也許整體經濟環境沒有以前好,影響不少,不過你可曾想過:也許你的子女年紀都還小,如果透過你的努力,讓他們從小培養財務智商,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金錢價值觀等,可以讓他們在面對未來人生路途上的財務議題時,能做出較正確的選擇,避免陷入財務困窘的境界。為小孩子安排出國留學,讓他們上各種才藝班,這些都很重要,但是也許你可以考慮培養子女理財的能力,這方面的能力將使他們一輩子都受用無窮。
財務智商是什麼?
它對你的子女有何重要性? 財務智商指的是理財的能力、金錢的價值觀等,它是一種處理自己財務的能力,這包括了具備金融基本的常識,以便在以後做有關財務相關的決定時,有相關的知識可以做判斷,較不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這可以透過學習的過程獲得。而金錢的價值觀就不是單純透過學習可以學習到的,它可能是從周遭的環境:家庭、學校、朋友圈等等,透過觀察、互動等等方式學習來的。
別害怕和孩子談論金錢
財務教育需從小做起,可能很多父母親會覺得跟子女談錢方面的事情時,會有點不自在,賺錢養家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不用管,只要他們顧好自己的學業就好了,這樣子事實上是損失了讓小孩子從旁學習成長的機會。英國劍橋大學的行為學專家David Whitebread 與 Sue Bingham 就指出,小孩子的財務智商:可以透過事先計劃及延遲享受等方式養成財務智商的習慣,這種習慣在 7 歲時就已經決定了。
無法理解錢是辛苦賺來的
而父母親也是子女養成良好財務智商的學習榜樣,父母親對待金錢方面的處理方式,將會深深影響他們的子女以後的生活。舉例,如果父母親每次逛百貨公司、精品店,沒有計劃性的消費,就刷卡買下昂貴的奢侈品。子女往往只看得到父母掏出信用卡一刷,就把東西買下來了,他們會無法理解大人能夠做這樣的消費也是辛苦賺錢來的。如果他們沒有建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當他們看到父母這樣的揮霍,當他們長大成人以後,他們的行為模式可能也是同樣的沒有計劃的消費,造成自己無法控制消費預算。註:延遲享受-不會衝動消費,等到存夠錢或有財務預算時再做消費。
從日常生活中 開始財務教育
與孩子討論用錢方式,父母親其實可以好好把握小孩子的成長過程培養他們的財務智商,這方面並不需要多艱深的專業,或是刻意的安排。父母親從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稍微用點心就可以做到,例如你們可能每週去一次大賣場採購,小孩子免不了會看到新奇的玩具、糖果、餅乾等就會吵著要買,有些父母親可能覺得金額不高有求必應,有人是嚴格限制小孩子不能亂買,可能當下小孩就跟父母大吵大鬧。
但是你其實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做教育,讓小孩子在去之前協助父母親,先列出想要購買的東西的清單,他們也可以把他們想購買的玩具、糖果、餅乾等加入清單內,而父母可以跟他們溝通什麼是必須的、一定要買,那些是可以延後購買的,那些物品可能有別的牌子比較經濟等等。
購買是一種交易行為
讓子女參與這樣的決策,這能夠讓他們了解購買是一種交易行為,培養他們對金錢的認知,在這過程父母讓他們參與討論,而他們也可以知道你們的想法、如何做決策的等等,這對他們都將是一個絕佳的學習,以建立他們的財務智商。
更多親子理財,好文推薦你
- 她問兒子:「小孩是 資產 還是 負債?」開啟理財教育!不留金錢給孩子,請培養他們 2能力
- 為什麼 富不過三代? 那些世代有錢人的秘密:他們的小孩,從不知道 自己父母多有錢
- 「媽媽...我要這個~」小孩愛買東西,怎麼辦?別罵!此時正是教他理財 3 要點的好時機
- 孩子的零用錢,一周該給多少?一千元、兩千元,還是用完再給?其實你更應該這樣做...
- 大學教授 花千萬元養出博士啃老族,幫找職缺,遭兒子吼罵:幹嘛要工作?勿當溺愛型父母!到老吃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