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今天在「得到」上看到一篇討論商業本質的文章,
原標題名為「商業競爭的本質:注意力爭奪」
這文章使我看透了商業的真面目,
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一起思考討論!
企業競爭的本質
就是爭奪注意力
這條音訊給你說一說
商業是如何通過爭奪注意力來延續的。
最近有本新書叫《注意力商人》,
英文版的,目前還沒有中文版,
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
法學院教授吳修銘。
書中說,爭奪注意力
是一切商業活動最底層的邏輯,
只有理解了商家是怎麼爭奪注意力的,
你才能抓住現代商業競爭的本質。
「得到」的訂閱專欄《精英日課》
和「每天聽本書」欄目都解讀了這本書,
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互聯網興起後,注意力爭奪戰升級,
我們進入了最壞的時代
「每天聽本書」這本書主要有三個重點:
第一,媚俗是爭奪注意力的起點,
媒體打一出生就很媚俗;
第二,為了掌控注意力,
媒體、廣告主和觀眾陷入三方博弈;
第三,互聯網興起之後,注意力爭奪戰升級,
我們進入了最壞的時代。
第一,媚俗是爭奪注意力的起點
先說第一件事。
作者認為,注意力爭奪的起點是媚俗,
而媒體打一出生就帶著這種媚俗。
書中介紹了一個人叫本傑明.戴,
當時的報紙都賣6美分,
他創辦的《紐約太陽報》卻只賣1美分,
因為他根本就沒打算賺讀者的錢,
他要靠低價把發行量做上去,
然後靠廣告賺錢。
要知道,當時還沒有廣告的概念,
報紙上的廣告和新聞是沒有明顯區分的,
但是他先用免費培養市場,
主動在報紙上免費發商家的廣告,
等這些商家嘗到甜頭了,
再去找他們要錢。
結果非常成功,
1年之內就成了紐約市最大的報紙。
互聯網思維中的流量思維
先吸引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轉賣給商家,
有點像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互聯網思維中的流量思維
從這個角度看,
本傑明.戴可以說是互聯網思維的祖師爺了。
書裡說,人的注意力有兩個特點:
一,你任何時候都在花費注意力,
不用在這裡就用在那裡,
這對商家來說是巨大的機會;
但還有第二點,
就是人的大腦還非常善於忽略資訊,
越常見越容易忽略。
也就是說如果你僅僅拿資訊轟炸讀者,
那是無效的。
第二,為了掌控注意力,
媒體、廣告主和觀眾陷入三方博弈
那麼,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媒體、廣告主和觀眾的博弈就開始了。
先是廣告商完全主導電視和觀眾。
當時人們把看電視當做宗教儀式一般的存在,
觀眾的注意力就像綿羊一樣被廣告商宰割。
比如有一個完全被駱駝牌香煙主導的新聞「駱駝新聞」
就規定不能出現其他品牌香煙,
更不能出現禁煙的標誌。
再往後發展,媒體漸漸掌握了主動權。
比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和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之間的博弈:
CBS推出獨立的好新聞,獲得很高的收視率,
NBC就推出電視劇,每集收視率達到 70%。
緊接著CBS又接招推出脫口秀,
獲得收視率巔峰 82.6%,
這兩個紀錄至今都是無人能破。
電視節目越來越厲害,
電視臺的議價權就越來越大。
但是後來,
觀眾覺醒了,先是受不了大量廣告的觀眾開始反擊,
遙控器就應運而生,
後來又有觀眾發現了知識問答真人秀比賽作假,
選手的答案是提前背下來的,就更加憤怒了。
所以,廣告不得不越來越精彩,
各種專業電視臺也開始百花齊放,
比如MTV、迪士尼和福克斯新聞台等等。
第三,互聯網興起 注意力爭奪戰升級
我們進入最壞的時代
最後,就是互聯網時代了。
作者說,互聯網興起之後,
注意力爭奪戰升級,我們進入了最壞的時代。
我們發現,學傳統媒體、中心化的新聞不賺錢;
發揚互聯網特點、去中心化的博客不賺錢,
聊天室吸引人可是不賺錢,
低俗內容更吸引人可還是不賺錢。
原先的時候,注意力商人從來不在乎掙錢的姿勢,
可是在互聯網上,他們就算跪下,都掙不到錢。
但是我們看到,依然有掙錢的公司。
比如Google的首頁只有一個搜索框,沒有任何廣告。
在很多時候搜索結果裡也沒廣告。
只有當某個廣告正好和你的搜索關鍵字相匹配,
Google才會顯示它。
只有當你點擊了這條廣告,
Google才會向商家收錢。
這種做廣告的方法不但作風正派,
而且效率奇高。
在Google之後,Facebook也掙到了錢,
Facebook 允許各個品牌付費進駐,
每個品牌有自己的Facebook主頁。
線民會給喜歡的品牌點贊,這樣一來,
品牌馬上就能識別出他們的忠誠用戶,然
後愉快地對這些用戶投放廣告。
商人的注意力爭奪戰
讓我們看清了商業的本質
於是,縱觀全書注意力商人的歷史,
有一個規律非常明顯:
技術進步推動文化變革。
每次出現新的技術,
注意力商人就要探索新的開採注意力的手段。
對報紙和電視,注意力商人都是很快就找到了盈利的方法;
而對互聯網,注意力商人探索了很多年。
這大概是因為所謂「互聯網」
其實是個多種不同技術的綜合體,
得等到各項技術都成熟了,
才能讓男女老少都把注意力花在網上。
以上,就是各個時代下
商人的注意力爭奪,
希望對你認識商業的本質能有所幫助。
網路愈來愈發達
我們的注意力也因此愈來愈值錢...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
公眾號“每天聽本書”《注意力商人》的內容,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陳軼男撰稿、於浩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投資小學堂】粉絲團
想獲得更多理財資訊?
那千萬不可錯過每一篇好文章!
幫我們「按個讚」,
一起靠「被動收入」過下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