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清流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歷史經驗顯示 黃金並未在最需要避險時發揮作用
今(2024)年以來金價大幅飆漲,許多投資人害怕錯失上漲行情想要跟風去買,認為黃金不僅可以抗通膨,還能在金融危機時作為安全的避風港。
但我要告訴大家,這些都是錯誤的迷思,黃金並不能抗通膨,也無法當作避險工具,甚至不屬於資產配置中的一環。
在2012年6月發表的一篇著名研究《黃金困境》(The Golden Dilemma)中,前美國TCW集團大宗商品經理人Claude Erb和杜克大學金融學教授Campbell Harvey檢驗了以上這些問題。
兩位作者發現當標普(S&P)500指數負報酬時,黃金有17%的機率也和股票一樣出現了負值。如果黃金真的是避險工具,這種和股票同時出現負值的情況應該非常少,甚至沒有才對。
而且在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黃金價格下跌了超過30%,當最需要避險的時候它卻沒有發揮作用。那黃金是否能作為對抗通膨的工具?實證結果表明,黃金的價格變動率和未預期的通膨大體呈現零相關。
2022年當股票和債券出現兩位數虧損時,儘管黃金表現優於股票和債券,但它仍未能提供真正的避險,因為它略有下跌,2022年黃金收盤價為1,824美元,而2021年收盤價為1,829美元。
黃金不適合當作資產配置的一環
以更長的時間來看,1980年1月21日,黃金價格達到每盎司850美元,2002年3月19日,黃金交易價格為每盎司293美元,遠低於20年前的水平。1980~2001年美國的通膨率是每年3.9%,代表黃金在這22年的實質購買力下降了約85%,如何能對抗通膨呢?
因為黃金不像股票和債券,沒有固定現金流,無法被正常的「現金流折現模型」訂價,這不難理解黃金在長期沒有太大的增值作用,也無法對抗超乎預期的通膨,故不適合當作資產配置的一環,真正的避險防禦部位應用有固定現金流的美國中期公債才對。
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信中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他指出在當時買下全球黃金的價值,可以用來買下美國所有農田,而剩餘的金額還可以多買16個以上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股票。
一個世紀後,買下農田和股票的報酬,是滿載而歸的農作物和股利,而黃金呢?還是原本那些黃金,一點也不會變多。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