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投資交易追求的就是獲利
但大家都知道
沒有天天賺錢的策略。
如果有人跟你說
我有一個「必賺」的投資策略
只須繳交多少費用
有需要就打這個電話吧
那肯定是假的!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什麼可能是真的?
「穩定獲利」的投資策略
比較有可能是真的。
穩定獲利
根據歷史績效
預期未來「可能會」獲利穩定。
有可能會賠錢
但長期下來
希望損益曲線會穩定成長
那,什麼最穩定?
明天會漲會跌,最不確定
沒人敢下保證,機率就是 50% 上下。
另一方面,任何市場長期來看
漲多了必跌,跌多了必漲
這件事最確定,雖是廢話,但確實如此。
只是,什麼叫漲多,什麼叫跌多?
每個人定義不同!
都是波動作祟
任何只要價格會跳動的東西,就會有波動
我們平常熟悉的波動
最簡單的就是 Sin 函數
如下圖所示
試想如果這是價格該有多好
規律的上上下下,週期就是2Pi。
雖然有漲有跌
但你完全就可以 100% 的預期何時該漲何時該跌?
這不就是我們研發策略要追求的穩定嗎?
金融市場
只有大小波動是真的
這不是穩定,什麼才是穩定?
但金融市場沒有這麼仁慈
不知道她用怎樣的波動方式呈現。
也就是 Sin 的波動週期是 2pi
但金融市場不是。
沒人知道這一波的波動週期多少?
更沒人知道現在是大波動,還是小波動
從事後諸葛來看,只知道「大小波動接踵而來」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波動後一定是小波動
小波動後一定是大波動
這是必然的現象
只是大小波動的週期分別是多少?
以為大波動結束了,結果價格繼續往上攀 (或往下墜)
因為你錯估大波動的週期;
以為盤整很久要結束了,價格馬上要往上 (或往下) 突破了
結果繼續盤整,這也是錯估了小波動的週期。
有哪些波動?
衡量波動的方式有很多種
除了常用的平均真實區間 ( ATR ) 外
我們也可以用標準差衡量。
下圖是大盤 (淺綠色) 2007 年以來 20 日標準差 (藍線)。
平均值大約在 160 附近
當高過 160 ,標準差一定會再回來
低於 160 久了,一樣也會回到 160 上方。
波動不像股價一樣
會有個整體趨勢往上或往下
就是大小波動輪流出線而已。
每日波動
我們拿每日開盤與收盤的漲跌幅當做衡量標準。
收盤大於開盤是紅色,收盤小於開盤是綠色。
紅色綠色相繼出現,幾乎沒有任何一段時間
紅色連續出現 (每天走高一直漲)
或是一面倒的綠色 (每天收盤<開盤)。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天下之大,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金融市場,波大必小,波小必大。
世間萬物都是遵循此道。
那該如何利用波動作交易?
既然只有大小波動是真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波動當濾網。
對一個順勢策略而言,有大波動才會有利可圖。
理論在小波動已經發生後進場
應該要表現的比較好才對。
下面三張圖是都是同一組策略
但是分別拿波動大小當濾網
左圖是波動小 ( < 100 )
中間是波動介在 100 ~ 150
右邊是波動大 ( > 150 )
非常顯而易見的波動大小決定策略品質好壞!
一個穩定的策略,
在勝算高的時候,放大你的部位!
歡迎按讚: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