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川普再次當選,將對美國經濟和通膨產生深遠影響。其政策目的是促進製造業回流,並強調能源自主,通過放寬管制來提升美國能源供應,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從而減輕通膨壓力。
撰文:游庭皓
明(2025)年川普將再度進入白宮,根據過去川普的政策取向,無論是在關稅、移民政策、對聯準會(Fed)的干預,或是稅制改革等方面,都有可能導致經濟環境變化,尤其當全球已經深受高通膨衝擊3年,川普再次執政是否會進一步推升通膨,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美國共和黨已在參眾議院取得絕對多數,可能會透過行政命令來實施一系列政策,包括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20%關稅、對中國商品課徵60%關稅,以及對墨西哥進口汽車課徵200%關稅。這些措施若落實,可能會直接推升進口商品價格,進而加劇通膨壓力。
川普完全執政 關稅戰風雨欲來
然而,關稅戰引起的通膨衝擊到底有多大?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研究,拜登時期並未取消川普時期的關稅,從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期間,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了 6.8%,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上升了 5.7%,若美國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預計CPI將降低 0.26個百分點,而PCE指數則會減少 0.35個百分點。
即使完全取消關稅,對整體物價的影響也相對有限,也就是說,中國商品的關稅,並不是推動美國通膨上升的主要原因。
單靠取消關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的通膨問題。關稅戰真正目的在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促使美國企業將製造業和供應鏈遷回國內。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分析,2012年至2023年間,美國對外直接投資(USDIA)與外國對美直接投資(FDIUS)的變化趨勢,美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金額長期保持在6兆美元,持續高於外國企業對美國的投資,但外國企業對美投資,則是從2.5兆美元攀升至5.5兆美元,可能即將超越美國企業對外投資。這說明,即便關稅有可能造成通膨,但川普的目的是要促使製造業回流,政策都有兩面刃,只要利多效果大於利空效果,政策就有實施空間。
推動美國能源自主 預期一箭三雕抗通膨
川普重返白宮後,預期會再度強調美國能源自主,包括放寬對石油、天然氣開採的管制,以提升美國原油生產供應。
川普前次執政期間,美國原油日供應量達到歷史高點,成功降低國內油價,進一步減輕了運輸和生產成本。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原油需求驟減,導致油井數大幅下降,但隨後中東供給鏈斷鏈,造成能源資產價格失控。
川普再次執政後,可能透過放寬管制,促進油氣產業復甦,產量擴大後,可望降低整體物價水準。川普相信,根據供給側改革,能將通膨壓低,過去幾天,川普已任命共和黨議員澤爾丁(Lee Zeldin)出任環境保護署署長。澤爾丁可能推翻拜登任內的監管政策,轉而追求美國的能源主導地位。美國自然資源價值高達45兆美元,僅次俄羅斯,美國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這使其在全球能源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川普若能善加利用這些資源,除了能穩定國內能源價格,還能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如果新政府大量放寬能源開採限制,能源供給大增將導致能源資產大跌,近一步壓低通膨。
總的來說,川普的核心抗通膨政策,一是降低運輸和生產成本,能源價格下降將直接減少企業的成本,進而降低商品價格。二是促進經濟成長,能源行業的復甦有助於帶動相關就業,同時緩解通膨壓力。三是減少國際能源依賴,透過增加國內能源產量,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有助於穩定美元匯率,進而控制物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12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