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李開復:台灣已經沒有機會!他的悲觀來自對台灣的「理解」...大家覺得呢?

Sean Huang

Sean Huang

  • 2017-08-24 16:10
  • 更新:2018-08-05 23:36

李開復:台灣已經沒有機會!他的悲觀來自對台灣的「理解」...大家覺得呢?

(圖/shutterstock)

 

 

李開復:台灣已經沒有機會做 AI 創業?

王堅很快回應「台灣在AI領域絕對有機會」。

李開復認為:

台灣錯失軟體、互聯網、搜尋引擎、社交網路 4波重大變革,

銀行思想非常古老,法律非常落後!

沒有技術、資金、應用情境、實驗場域,

以及能識別並幫助創業的 VC(創投),

更沒有大數據及市場可推動 AI發展!

台積電跟鴻海一樣有機會在 AI 應用的

硬體領域取得一席之地,但 AI 創業不可能了。

一個國家想搞 AI 創業需要的不只是技術,

還必須還能兼具法律面、資金面、市場面等

「企業本身以外」的條件。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論點對不到焦,層次完全不同

王堅的回應非常有意思,總觀而言,

他認為:

「人工智能一定要數據,但不是數據不是你的,

就不能做任何事,這是兩句不同的話。」

換言之,王堅整篇文章說的是

「沒數據不要緊,一樣可以玩出花樣」,

強調的是「大家都還是有機會」。

這跟李開復的論點對不到焦,

兩者討論的層次完全不同。

 

 

台灣:沒能堪稱贏家的新創企業

結論是,王堅(以及許多批評者)

根本沒弄懂李開復說什麼。

李開復強調的是,從「產業」格局來看,

台灣有沒有機會透過「創業」,

成為  AI 這個大趨勢的贏家。

要成為一個時代的產業贏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真正算得上贏家的,

大概就是那一、兩個國家。

例如,台灣真的在社交網路趨勢下

完全沒有吃到任何營收嗎?

當然不是,買伺服器都還是得找台灣廠商。

但台灣是「贏家」嗎?事實上,

台灣就是沒有能堪稱贏家的新創企業啊!

 

 

 

沒有不可能,除非一開始就否定自己

這句話看起來很熱血,卻不是事實。

唯一影響人類能否奮力向前的是「希望」,

人只要陷入絕望就會自我放棄,

但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會往前走。

自我肯定跟自我否定,可能不是重點。

因為,這世界上有一種自我否定叫做破釜沉舟,

有一種自我肯定,叫做取暖討拍。

偏偏台灣的絕望感,就來自於取暖討拍;

台灣人一直覺得「我們還有優勢」,

正是自我阻礙的最大因素。

 

有反應:正是因為被刺中痛點

一定又有人急得跳腳想罵我「台灣哪有這麼差」。

本來就沒說台灣很差,那幹嘛跳腳?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來,這不正是被刺到痛點的反應嗎?

台灣其實真的可以抱持希望,客觀看來,台灣有這個本錢。

然而,台灣卻一直沒辦法透過正確的自我評估,

建立自我肯定、進而創造希望。什麼是正確的自我評估?

不只是知道自己有什麼,更要知道自己沒有什麼,

懂別人有什麼、也懂別人沒有什麼。

知道這些事情之後,就要開始強化弱項,

透過行動讓自己持續成長,進而自我肯定。

 

 

 

李開復的悲觀來自對台灣的理解

台灣在理性思考這段就出了問題,

自然沒辦法採取有效的行動;

更糟糕的是,十幾年這麼空轉下來,

創造出一個負面回饋機制,

時常在自大跟自卑之間擺盪,

有人說台灣好 大家就開心、

有人說台灣不好大家就生氣或者自我放棄。

王堅的樂觀來自於對台灣的不理解,

李開復的悲觀來自於對台灣的理解。

關鍵不在於結論樂觀或者悲觀,重要的是「理解」。

順境時不狂喜,逆境時不絕望,

持續透過理解、行動,調整自我狀態,

這種文化上的心理素質,

對於創業是否能扎根,是很重要的事情。

 

台灣想變強:先從「承認」開始

可惜的是,台灣在這個「文化的心理素質」上,實在很弱;

而這個問題,我認為比法律面、資金面、

市場面、技術面都還要嚴重得多。

要想變強?永遠有機會。

但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們能心平氣和、

沒有憤怒也沒有絕望地承認,我們沒有優勢嗎?

 

唯有先理解自己

才能讓自己變強

 

本文由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授權轉載 原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投資小學堂】粉絲團

想獲得更多理財資訊?

那千萬不可錯過每一篇好文章!

幫我們「按個讚」,

一起靠「被動收入」過下輩子!

 

Sean Huang

Sean Huang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Sean Huang,本名黃瑞祥。1982年生,大學主修國際企業輔修國際關係,研究所投入心理, 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第二份工作在媒體業,跨足五個領域,但卻始終專注在組織如何運作、 社會如何開展。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現經營「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部落格,以及個人粉絲團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Sean Huang,本名黃瑞祥。1982年生,大學主修國際企業輔修國際關係,研究所投入心理, 第一份工作在金融業,第二份工作在媒體業,跨足五個領域,但卻始終專注在組織如何運作、 社會如何開展。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現經營「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部落格,以及個人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