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燃油車高峰到疫情低谷,再到電動車崛起
今天追蹤的主角是 車用扣件大廠—恒耀(8349),這家公司之前曾在 2019 年 6 月介紹過,當時股價在 60 元。五年過去,恒耀的營運和股價可謂「歷經滄桑,終見起色」。
2018 年,恒耀因受惠於中國燃油車市場高峰,營收和毛利率達到巔峰。然而,隨著中國車市降溫,加上固定成本增加,毛利率一路滑落至 20% 以下。到了 2020 年,疫情衝擊更是雪上加霜,導致獲利大幅壓縮,股價跌至最低點 45 元,市場一片悲觀。
轉折點出現在 2022 年,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崛起成為恒耀的營運催化劑。當年度電動車產品營收年增 57%,佔總營收的 30%。隨著市場需求持續增溫,2023~2024 年恒耀的營收接連創新高。股價也跟著回升,穩定在 65~70 元之間。這波復甦不僅讓恒耀扭轉劣勢,也讓過去五年持有的投資人享有約 10% 的年化報酬率。
汽車扣件 CAGR 約 5%
汽車扣件市場規模在 2023 年大約是 178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會衝到 250 億美元,年增長率接近 5%。這背後主要靠兩股力量推動,一個是電動車的崛起,另一個是汽車輕量化的趨勢。
電動車的設計跟傳統車不太一樣,需要更多精密的扣件來符合安全和性能要求,比如穩固電池模組這類要害部位。而輕量化的需求,則讓鈦金屬和複合材料製成的扣件越來越吃香,因為能幫車子減重,省油又環保。
另外,現在還有智慧扣件的技術,能夠實時監控扣件的張力和狀況,讓車子變得更安全、更可靠。再加上售後市場和車輛客製化風潮的夯起,扣件需求持續上升。
恒耀是全球車用扣件的領導廠商之一,早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就已經是供應鏈的強勢玩家。而隨著電動車的快速崛起,市場對扣件的需求不僅數量大增,還要求更高的精密度和輕量化設計,這正是恒耀的專業領域。
恒耀 (8349)
車用扣件大廠
恒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4月10日,總部設立於台南,為全球前十大車用扣件廠商,也是國內少數直接供應車廠與一線車用系統的扣件廠商。
公司為因應全球化與在地化生產的營運模式,於 1999 年在中國蘇州設廠,2006 年在廈門設廠,2014年併購德國 ESKA,好就近服務在地客戶、提供更高端的產品。
主要產品
OEM扣件零件
公司核心產品為汽車扣件。螺絲、螺帽、鉚釘等金屬製品泛稱扣件,依螺紋有、無及內、外螺紋等差異,概分為內、外及無螺紋扣件等三類,慣稱內牙、外牙與無牙扣件。
扣件用於組裝各式部件以構成組件,泛用於汽車、電子、機械、建築營造及維修保養等產業,又以汽車業用量居首,佔扣件市場總量近四分之一。公司定位為OEM扣件零件通路商,還提供光學分檢、二次加工、多件組裝、供應商管理庫存等服務。
營收結構
車用扣件占比營收超過 8 成
2023 年產品營收佔比:外牙扣件80%、內牙扣件18%,以應用別來看,車用扣件占比營收超過 8 成,其中電動車用扣件佔比達 30%,成長力最高。
外牙就是「螺桿」或者「螺絲釘」,簡單來說,它的牙是在外圍,看起來像一圈一圈的螺紋繞著軸心,常見用途:家具組裝(想想IKEA那些小螺絲)、機械零件的固定 與 汽車零件裝配。
內牙則是「螺帽」的世界,也就是我們說的螺母,牙紋藏在內側,靠內部的螺紋與外牙搭配在一起使用,常見用途:配合螺絲釘固定大型結構(建築鋼結構或大型機械) 與 汽車結構零件,內牙的強項在於穩定性高,特別適合需要高強度結合的地方。
- 外牙扣件:外面有牙,通常是長條形的螺絲。
- 內牙扣件:裡面有牙,通常是像小圓圈的螺帽。
營運產生據點
台南與中國,擴廠越南
公司在全球設有多個生產基地,包括台灣的保安廠、仁德廠,以及中國蘇州、廈門和德國等地,以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
近年恒耀國際積極擴充產能,在台灣,恒耀原計劃購置台南市歸仁區的土地,但為節省資金,改採租賃方式,將資金投入擴產。 在越南,恒耀購入約 35 公頃的土地,初步規劃投資 1 億美元,預計2024年上半年投產。
銷售地區
亞洲 53%、歐洲 26%
公司主攻 OEM 市場,尤以北美汽車產業為標的。恒耀的主要客戶涵蓋多家知名汽車製造商,如福特(Ford)、寶馬(BMW)、福斯(Volkswagen)、賓士(Mercedes-Benz)、通用汽車(GM)、本田(Honda)和豐田(Toyota)等。在非汽車領域,客戶包括約翰迪爾(John Deere)和MHI Vestas等。
2023年,恒耀的產品銷售地區分布為:台灣2%、亞洲53%、歐洲26%、美洲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