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什麼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是買入被市場低估的股票,並長期持有,等待其回歸內在價值。此理念最早由經濟學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提出,並深刻影響了巴菲特。
投資人通常透過 本益比(P/E ratio) 和 股價淨值比(P/B ratio) 來衡量股票是否被低估。例如,P/B 低於 1 可能意味著公司的資產價值高於市值,而 P/E 低則代表該公司股價相對於其獲利能力較低。
此外,價值投資者往往採取 逆向投資策略,當市場情緒低落或股價遭低估時進場。他們需要有冷靜理性的判斷力,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或恐慌情緒影響投資決策。
價值投資的核心策略:長期持有,等待市場修正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之一是「持有股票的時間應該是永遠」,這意味著價值投資者通常會 長期持有 直到股票回到應有價值。
價值投資者會關注公司的 長期競爭優勢、現金流 及 資本配置策略,而非短期政治或經濟事件。例如,價值投資名人比爾·奈格倫(Bill Nygren)指出,相較於短期市場波動,他更關心企業 未來七年的成長潛力。
這種策略的另一個優勢是 能夠避開短期市場情緒的影響,不因新聞事件或市場恐慌而過度交易。
價值投資的代表性個股
根據 MSCI 世界價值指數(MSCI World Value Index),價值股主要集中在 金融(如摩根大通 JPM、銀行美國 BAC) 和 醫療保健(如嬌生 JNJ、艾伯維 ABBV) 等領域。其中,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BRK.A) 也是該指數的主要成分股之一。
然而,價值股在過去十年表現落後於成長股。根據統計,在 2015 至 2025 年 這段期間,
- MSCI 世界價值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為 8.26%,
- MSCI 世界成長指數(MSCI World Growth Index)則達 13.56%。
這意味著過去十年,科技股等成長型企業的表現明顯優於傳統價值股。
價值 vs. 成長股:哪一種更有優勢?
成長股通常是投資人預期能 快速成長 的企業,例如蘋果(AAPL)、輝達(NVDA)、微軟(MSFT)等科技巨頭。相較之下,價值股雖然短期內可能漲幅不大,但長期來看,價值股 50 年來的年均回報 其實略勝成長股 約 1 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價值與成長的界線並不絕對。
- 例如,Oakmark 基金同時持有 Alphabet(GOOGL)和 Salesforce(CRM),儘管它們通常被視為成長股,但 Oakmark 認為它們當前被市場低估,因此符合價值投資原則。
- 此外,一些傳統價值股如 通用汽車(GM)與花旗銀行(C),目前的估值也相對便宜,吸引價值投資人關注。
價值投資的風險與挑戰
價值投資並非適合所有人,因為它 需要耐心和高度紀律。
- 「價值陷阱」風險:有些股票可能看起來便宜,但其實業務模式已經衰退。例如,投資人蓋伊·斯皮爾(Guy Spier)曾買入 Seritage(SRG),認為該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具備潛力,但電商崛起與利率上升使其投資價值大幅縮水。
- 市場競爭加劇:隨著更多投資者採用價值投資策略,市場機會變少,未來找到「便宜好股票」的難度提高。
此外,價值投資的成功 高度仰賴企業基本面,如果公司管理層無法有效運營,股價可能長期低迷。例如,有些銀行股的股價便宜,但它們的盈利能力卻難以提升。
未來的價值投資機會在哪?
儘管美國市場普遍估值偏高,但仍然存在一些機會:
- 印度市場的信用評級機構:如 Care Ratings,有潛力在 5 到 20 年內挑戰美國的標普(S&P)和穆迪(Moody’s)。
- 能源與傳統汽車產業:比爾·奈格倫認為市場對電動車的預期過高,而傳統燃油車與石油公司仍有較長的市場需求,因此 通用汽車(GM) 可能是值得關注的標的。
- 金融股:例如 富國銀行(WFC)、Fiserv(FI)、嘉信理財(SCHW) 等,這些銀行開始將部分資本回饋給股東,提高股東價值。
- 歐洲市場:例如荷蘭的 海尼根(HEIA) 和歐洲最大鋼鐵公司 ArcelorMittal(MT),目前的估值相對於美股來說仍具吸引力。
總結:價值投資仍是長線獲利策略,但需耐心與紀律
價值投資強調 買入低估股票並長期持有,但這種策略需要 高度耐心、理性思考,並避免價值陷阱。雖然價值股過去十年表現落後於成長股,但長期來看仍具優勢,尤其在市場低迷時更顯得重要。
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希望布局美股的價值投資機會,傳統金融、能源、汽車與部分國際市場(如歐洲、印度) 可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領域。
放大鏡短評
隨著美股評價偏高,部分價值股可能開始吸引資金回流,尤其是 金融、能源、傳統工業 等產業,如富國銀行、通用汽車等,在景氣循環轉向時可能迎來補漲機會。此外,印度與亞洲市場可能成為未來的價值投資新天地。若能找到穩健經營、估值便宜的企業,長期持有仍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美超微盤後飆逾8%,鮑爾保守看待降息(2025.02.12)
【美股研究報告】亞馬遜24Q4駕著多頭馬車,回檔就是上車機會?
【美股研究報告】AMD資料中心營收未達預期,DeepSeek或加劇競爭壓力,股價恐一蹶不振?
【美股新聞】美國1月CPI數據將揭曉,FED降息時機恐推遲?
【美股新聞】AI驅動強勁業績,Monday.com股價創三年新高!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