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3 分鐘讀懂 近 5 年比大盤多漲 3 倍的 「 MSCI 」 是甚麼!

百舜美股投資專欄

百舜美股投資專欄

  • 2017-10-13 11:38
  • 更新:2018-07-29 16:35

 3 分鐘讀懂 近 5 年比大盤多漲 3 倍的 「 MSCI 」 是甚麼!

(圖/shutterstock)

 

 

 

MSCI 是什麼?

「MSCI權重調整」、

「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都是這陣子的新聞。

每當它一宣布調整,

各國股市就開始起伏。

可見,MSCI的影響力有多大。

而「MSCI」在 2009 年 5 月,

正式脫離Morgan Stanley(股票代碼:MS)上市,

(股票代碼:還是MSCI)

自此之後,我們都能做它的股東。

為什麼要做它的股東?

因為它的影響力可是相當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九成以上的基金公司,使用MSCI指數

「九成」不是憑感覺說說,而是從MSCI年報裡來的。

在 2016 年年報中有一段:

「全球前百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有 97 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全球前百大退休基金公司中,有 90 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全球前百大避險基金公司中,有 79 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全球前百大銀行中,有 87 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市佔率相當高啊。

 

 

這就是MSCI一調整權重各國股市就動來動去的原因,

因為各家基金和ETF 都得跟著調整。

為什麼市佔率會這麼高呢?

因為...


MSCI指數,歷史有夠久

1969 年,「MSCI世界指數」就誕生了,

到現在已經快 50 年了。

它可說是海外股市指數的先驅。

(這邊指的海外是以美國當基準,

 而美國境內的指數龍頭則是S&P Global,

 也是上市公司,股票代碼:SPGI)

俗話說:「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當美國的共同基金開始發展,

需要一個基準做比較時,

就找上了MSCI。

 

而當大家喊著要降低交易成本、ETF勢力崛起時,

ETF發行商要追蹤哪個指數?還是MSCI。

(iShare下面有一堆MSCI、ETF啊)

所以一開始,MSCI受到的影響不大。

但是這股「降低交易成本」的趨勢,

還是吹到了MSCI身上...

 


如果想換Benchmark,合約沒限制

2012 年 10 月,

MSCI的第二大客戶、

ETF龍頭先鋒集團(Vanguard)就宣佈:

「MSCI太貴了,我們改追蹤FTSE(英國富時)的指數」

(但可惜,英國富時沒有上市)

畢竟Vanguard就是以「低交易成本」做主打。

而且,雖然換Benchmark不是件簡單的事

(要徵詢客戶同意、還要調整系統和持股等等),

卻沒有什麼合約上的限制。

2011 年報中,

MSCI也在「風險因素」(Risk Factor)揭露此點:

「使用MSCI指數的客戶,沒有強制規定要繼續使用,

    他們可以隨時更換指數。」

 

因此,

Vanguard宣布的當天,

市場擔心MSCI的獲利會被侵蝕,

所以股價自由落體似的跌了 27% ....,

非常慘烈。

不過過沒幾天,

它的股價就像沒事一樣。

從 2013 年開始到現在,它漲了...

2013 年至今,MSCI比大盤多漲 3 倍!

2013 年初至今(截至 9/28 收盤),

MSCI漲了 260% ,

比大盤S&P500的 68.71% 還多 3 倍!

 


近年的EPS也逐年上升。

 

 

為什麼呢?

「降低交易成本」的趨勢沒有影響嗎?

因為,MSCI最大的獲利來源「指數授權費(license fee)」

的計價方式是...


規模越大,MSCI賺越多

使用MSCI 指數的計費方式分兩種,

如果是基金或ETF想用來當Benchmark,

那就是用資產規模

(assets under management,簡稱AUM)計費。

 

如果是交易所想用MSCI指數來製作期貨(或選擇權)合約,

那就要按交易量(volume of trades)付費。

 

真的很賺啊。
「指數授權費」可是佔了MSCI 獲利的 75.8% ,
是超級頭號金雞母

 

(這邊獲利指的是EBITDA,"稅前息前折舊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

 

而且靠著這個品牌優勢,

MSCI的淨利率(Profit margin)

(等於Net income / revenue,也就是"淨利/營收")

可是高達 20% ,跟蘋果差不多。

 

 

既然是用「資產規模」計費,

那麽,經濟越好,

這些基金和ETF的資產規模就越大,MSCI就賺越多; 

經濟越好,交易所的交易次數就越多,MSCI也賺越多。

短期來說,

「降低交易成本」確實會影響MSCI的獲利,

但長期來看,交易成本不可能無止盡的降下去。

運營ETF總要花錢、公司也總得獲利,

所以遲早會降至一個平衡點。

等到費用降到一定程度後,

大家就得考慮指數的另外一個問題...


指數,也有品牌

就像大家嚮往的「超越大盤」一樣,

以美股來說,所謂的「大盤」- S&P 500

就是S&P Global編出來的指數。

MSCI也有自己的美國股市指數,

編製、選股的方法跟S&P 500 不同,

卻沒那麼有名,沒什麼人說:

「我今年打敗了MSCI美國指數!」

大家還是以道瓊工業指數和S&P 500 做標竿。

 

同樣的,MSCI的當家產品「MSCI世界指數」,

S&P Global也有推出「S&P Global 100」來競爭。

但它也不如「MSCI世界指數」有名了。

所以基金公司和ETF發行商,

可不能自己包個指數、

或挑個便宜的指數就好,

它得跟「大多數人都熟」的指數做比較,

好彰顯自己打敗大盤(或貼近大盤)的效果。

此時,擁有大品牌+高市佔率的MSCI,

就能再度享有經濟好轉的紅利。


但相對的,

經濟衰退時,

MSCI的跌幅勢必也很可觀,

因為基金和ETF的規模都縮水啦。

所以,這檔股票不適合抱到天荒地老,

它比較適合「漲破 52 周新高買進、週線跌破年線賣出」

的大波段持有方式。


結論

MSCI 靠著基金和ETF的規模賺「指數授權費」,

所以經濟越好、基金和ETF規模越大、MSCI賺越兇

它適合:

「漲破 52 週新高買進、週線跌破年線賣出」

的方式來操作。

 

 

之前常在新聞上看到MSCI

今天總算仔細了解,也多了項投資標的!

 

 

現在加入好友

各式財經知識 從此不再錯過!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由 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百舜美股投資專欄

百舜美股投資專欄

【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 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 目前為台灣金融研訓院、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美股講師。 百舜會在這裡比較、分析各種投資策略的優劣,並且介紹一些美股。 部落格:http://seraph1008.blogspot.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eraphthought/timeline

【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 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 目前為台灣金融研訓院、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美股講師。 百舜會在這裡比較、分析各種投資策略的優劣,並且介紹一些美股。 部落格:http://seraph1008.blogspot.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eraphthought/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