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輝達(NVDA)即將在GTC 2025發表Blackwell Ultra與Rubin AI晶片,市場高度關注其技術突破與AI產業的影響,也可望成為股價反彈的催化劑。
短期內,輝達股價可能因市場期待而上漲,過去的經驗顯示,每當輝達發表重大產品時,股價往往會有一波短暫上揚。然而,市場對AI的成長故事擔憂,這波漲勢能否持續,仍取決於晶片的實際效能、市場需求以及出貨時程。如果發表會缺乏具體的商業化計畫,投資人可能選擇獲利了結,導致股價回調。
目前,輝達的本益比為24.7倍,低於五年平均40倍,顯示市場對AI產業的成長趨勢持較為審慎的態度。若GTC 2025能帶來令人信服的技術突破,股價有望回升。但投資人仍需關注未來幾季的財報、競爭動態與AI應用的實際成長。
新聞資訊
輝達GTC 2025 大會背景與市場期待
輝達(NVDA)的GTC開發者大會被譽為「AI Woodstock」,今年吸引超過25,000名與會者,關注其AI晶片的最新發展。儘管Blackwell系列才剛開始大規模出貨,市場已期待執行長黃仁勳揭曉Blackwell Ultra與下一代Rubin晶片,這將決定輝達能否維持其AI霸主地位。
Blackwell Ultra是什麼?對市場有何影響?
Blackwell AI晶片於2024年GTC首次亮相,但因量產挑戰,近期才開始穩定供貨。這一代主要用於AI推理應用,效能提升30倍。市場預計本次GTC 2025將推出Blackwell Ultra,進一步提升效能並擴展應用範圍。這對雲端運算與AI基礎設施投資將帶來重要影響。
Rubin晶片將如何改變AI市場?
Rubin是輝達的下一代AI晶片,預計2026年開始出貨。分析師預測,其效能將比Blackwell再提升30倍以上,進一步鞏固輝達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Rubin的推出將直接影響超級電腦、自駕車、機器人等產業的發展,並可能帶動企業加速AI投資。
輝達成長能否持續?潛在風險是什麼?
市場預測輝達的數據中心業務將在2027年達到2370億美元營收,2029年更上看3000億美元。然而,這一增長仰賴於科技巨頭是否願意持續加碼AI基礎設施。若經濟衰退、關稅政策改變,或企業開發自家AI晶片(如亞馬遜、谷歌),可能對輝達的市場份額造成壓力。此外,中國AI企業如DeepSeek也在提升晶片效能,可能影響輝達的壟斷地位。
輝達股價是否仍具投資價值?
輝達股價今年以來下跌超過9%,但目前的預期本益比僅24.7倍,低於五年平均的40倍,對投資人而言可能是較具吸引力的進場點。華爾街分析師普遍仍對輝達持正向看法,美銀與Wedbush均認為GTC 2025大會將成為科技股回升的關鍵時刻。然而,若市場對AI應用的實際需求無法匹配企業投資規模,股價仍可能面臨壓力。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美股全面反彈,輝達漲逾5%!(2025.03.17)
【美股新聞】Meta自研AI晶片,台積電成關鍵合作夥伴,計劃2026年全面部署!
【美股新聞】D-Wave公布超強財測,量子運算概念股抱團齊漲!
【美股研究報告】輝達Nvidia已是強弩之末?DeepSeek衝擊過後能否重返榮耀?
【美股研究報告】好市多營收再創新高,會員續訂穩健,持續成長迎接未來!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