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臺灣年輕人陸續到中國發展
7 月底,福建臺企組團來臺中徵才。
此次設 110 個攤位,提供職缺 1,482 個,
光是廈門臺企就提供了 941 個職缺。
廈門為臺灣人才提供就業機會,
同時也提供落地後的配套服務。
不僅如此,對於想要登陸創業的臺青,
廈門各青創基地還提供創業指導等培訓。
而大陸的發展一日千里,如今許多想要瞭解
中國大陸的臺生們也積極申請到中國大陸實習。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二次赴臺徵才 招聘對象拓寬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介紹說
「月初赴臺北徵才,應聘者報名十分踴躍。」
吳家瑩說,每個職位平均有 4 個應聘者,
截至目前已經有 196 個職位達成了初步意向。
台北以徵高端人才居多
與月初的徵才相比,本次臺中徵才規模更大。
吳家瑩介紹說,此次參與的廈門臺企行業涵蓋
製造業、服務業、文創業、科技業、物流業等,
其中上市企業有 8 家。
此次徵才的對象範圍也拓寬了。
「臺北的徵才由於受場地的限制,
招聘以高端人才為主。」吳家瑩說,
「本次徵才既有年薪百萬的高端技術人才,
也有基層的操作員,滿足不同臺灣人才的需求,
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缺口朝向台灣中南部
本次徵才戰場從臺北轉至臺中,
因為臺灣中南部也有很多人才。
吳家瑩介紹說,比起北部,
臺灣中南部經濟更不景氣,失業率也更高,
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活動
讓臺灣人才獲得就業的機會。
吳家瑩還透露說,根據臺企的需求,
未來還計畫在臺灣南部辦一場招聘會。
不僅是工作,更是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
廈門為臺灣人才就業提供的不僅是就業機會,
同時也保障他們在中國大陸的生活。
「我們十分注重臺灣人才落地後的配套服務。」
吳家瑩說,此前不少臺灣青年來廈創業、就業時,
辦理手機卡、銀行卡、信用卡等不太方便,
影響了生活便利性。經過臺協向相關部門反映,
這些問題都已得到很好的解決。
協助臺人融入當地文化
據吳家瑩介紹,
臺協還將為前來就業的臺灣人才舉辦職前教育,
為他們講解中國大陸相關法規政策,
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
「廈門市政府對臺灣人才就業、
創業以及臺生實習都推出多項便利措施。」
吳家瑩說,加上廈門和臺灣地緣相近,
語言相通,生活習慣相似,
「一定會是臺灣人才前來就業的好選擇」。
體驗電商行銷 臺生感歎便捷
這幾天,一場被學生們稱為「魔鬼訓練」的
實習活動正在廈門開展,中國大陸的互聯網+
行業讓 16 名臺灣大學生驚歎不已。
他們參加的是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主辦的實習活動,
在一個月時間裡,臺生們不僅要接受
社會化媒體行銷、電商基礎培訓、創業融資講解、
商業計畫書撰寫等不同活動的培訓,
還要完成專案招攬、參與電商運營等工作。
電商結合生活
臺生實習活動自 7 月 18 日開始。
「來到這裡的第一天,我們就去辦了手機卡
和銀行卡,沒有這兩樣不能實現手機支付,
好像少了手腳一樣。」
臺灣學生的帶隊老師、《旅讀中國》王吟蘭說,
「在中國大陸生活離不開手機,
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手機支付購買。」
臺生們都感歎手機支付的便利性。
「以前我在澳洲留學,中國大陸的同學
經常在淘寶上買東西,
我沒有支付寶沒辦法參與其中。」
來自大學畢業生高瑋甯笑著說,
「現在我都開通了,
也可以參加今年雙十一的搶購了」。
深入瞭解中國大陸
臺生尋求機遇
臺生們到中國大陸實習,
目的不僅僅是學習,也想要更深入瞭解,
為日後的職業生涯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
結構更加完整的中國電商
「中國大陸的電商紅火了很久,
但是臺灣在這方面卻沒有很大的突破。」
高瑋寧說,「這次實習的培訓簡直是魔鬼訓練,
課程安排十分密集,
我睡覺都夢到自己在寫企畫書。」
高瑋甯告訴記者,在臺灣的實習一般是
學習一個特定部門的運營模式和技術,
而這次實習涉及面很廣。「我們這次的主題是電商,
但是培訓和實習內容除了電商
也涉及了互聯網的方方面面,
讓我們有更多的思考。」高瑋寧說。
充實的實習活動
也正是看中了豐富的活動內容,
臺生們才選擇參加此次實習活動。
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的大三學生盧怡靜說:
「我去年參加過文化交流類型的夏令營,
這次活動與夏令營不同,有活動策劃、
電商運營等豐富的學習內容,
可以更深入瞭解中國大陸的整體環境」。
兩岸截然不同的商樣模式
「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
兩岸的商業模式有很大的區別。」
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畢業生林子筠說,
「臺灣往『深』發展,尤其是在服務行業,
走的是定制化路線;而中國大陸往『廣』發展,
因為市場和資源都十分龐大,
各個行業都可以跨界融合,
只要有一個創意就可以發揮出無限的可能」。
不同的視野,不同的體驗
林子筠是第一次到大陸,此前曾經進入
臺灣的科技行業以及銀行系統實習,
她發現臺灣很多人都是沒有目標盲目工作,
不願意走相同的道路。
在對自己未來方向不甚明確的情況下,
她很樂意到中國大陸到學習。
「到這裡學習、觀察了之後,
我覺得以後有可能赴陸發展。」林子筠說。
指導臺青創業 提高存活率
在臺生們探索中國大陸互聯網產業的同時,
已經登陸的臺青們也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
精進自己的事業。
創業家急速鍛造研修班
近日,在廈門創業的 8 位臺青參加了
清華大學icenter舉辦的創業家急速鍛造研修班。
「通過參加這個研習班,
我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此次研修班的參與者、
愛特眾創空間的負責人蕭榆安說,
她在這次活動中收獲頗豐,
因此也想將把自己的收獲分享給更多的臺商。
「我們正在與主辦方協調,
建議針對廈門的臺商朋友們再舉辦一次研修班。」
蕭榆安說,目前她已經物色了
5 個相對成熟的專案推薦給主辦方。
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
坐落在觀音山的
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兩岸青年創客空間
也為臺青們提供了豐富的創業指導。
「除了舉辦創業夏令營之外,
我們還定期安排創業培訓。」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的
創業培訓大多都是公益性質的,
目的在於提高臺青登陸後的存活率。
目前要解決人才外流
第一件事應該是薪資的問題吧...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由 兩岸商情 授權轉載,
原文在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