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當氣候異常已成為事實,
各國無不加緊腳步推動綠色政策,
解決日漸嚴重的能源耗損,
而這股趨勢,也間接拉抬企業投入,
透過企業轉型以及產品研發,積極搶攻環保財。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815 全臺大停電
午後時分,炙熱的陽光,
就這麼直射在車來車往的產業道路上,
柏油路面隱約冒出的熱氣,
悶得往來民眾汗如雨下;
而街道上的咖啡廳、百貨商城等提供冷氣的場所,
瞬間就變為民眾另類的避暑勝地,
而商家樂得賺取消暑財,成為炎炎夏日的「小確幸」。
然而,今年 8 月 15 日,
台電天然氣供應管線突然停止運作、
6 部機組全數跳停,全臺 17 縣市、
高達 668 萬戶接連停電復電又斷電,
更導致不少商家及企業「被迫」提前宣布休業,
激起全臺痛批政府聲浪。
這場「815全臺大停電」,雖被定調為人為疏失,
卻也暴露出臺灣供電的不足,
已成為不定時炸彈。不過這場意外,
雖讓以科技立國的臺灣嚇出冷汗,
卻使外界重新省思用電態度,
業界也開始正視節能綠商機的可能性。
巴黎協議落槌 國際節能夯
2015 年 12 月 12 日,
巴黎外交部長興奮的敲響手中的綠槌,
宣告談了 20 多年、全球第 3 份的
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正式生效,
各國將陸續以該協定為基礎並設立法規,
共同控制全球氣溫增幅在 2 度以內。
而此種強化低碳意識,
進而令政府力推節能政策的過程,
也促成企業界朝向研發節能產品、
商業等模式發展,以掌握下一波綠色商機。
國際深耕環保節能領域
「目前全球發展節能共分為兩大塊,
一個是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
一個則是廠商節能設備。」
提到節能領域的發展趨勢,
工研院IEK能源經濟研究部經理謝志強分享,
過去推節能偏向單一設備的汰換,
而現在則擴大至系統,進而提升整體的節能效率。
其實,節能領域的發展,
國際社會的推動力道遠比我們之前。
日、韓 政府帶頭
力推節能產業
311 日本福島核災而後
早在 2003 年,
日本推動新能源利用特別辦法(RPS),
規定電力公司要收購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
在 2011 年日本核災後,為了大力提升再生能源,
推出電力收購制度,收購價高達每瓩 34 日圓。
觀察該政策成效,
2010 年,日本再生能源占比是 9.6%、
2013 年是 11%,直到 2014 年,
日本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比福島災前成長至少兩倍。
對日本而言,節能使用再生能源、降低國家排碳,
不僅僅是政府與民眾上下一心的「綠色意識」,
更是對於核能安全、核廢料、
使用火力等耗能發電方式說「不」的態度!
韓國長期綠色計畫
而與臺灣產業類似的韓國,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
2010 年韓國的能源供給總量為 311.8 頓,
其中自產能源約占 14.4%,進口能源占 85.6%,
能源供給大部份依賴進口,
因此減少能源耗費勢在必行。
而韓國也早在 2008 年建立
「低碳綠色成長」之國家願景,
隔年 2 月開始運作,負責綠色成長相關法律,
7 月制定「低碳綠色成長國家策略五年計畫」,
11 月推出「中期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2010 年更制訂「低碳綠色成長法」、
與再生能源產業計畫等,緊鑼密鼓的敲響節能鐘。
能源與工業、交通、建築等項目都
涵蓋在這些計畫中,從 2009年到 2013 年,
期間投入 2%的GDP於綠色發展中,
再再都顯示出韓國積極邁向綠色強國之決心與行動。
國際齊提升節能意識
希望台灣也不落人後~
現在加入好友【獲得股市 最新消息】
►點此加入LINE好友
►點此加入產業研究中心社團
►點此加入粉絲團
本文由 卓越雜誌 授權轉載,
原文在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