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雖然特斯拉(TSLA)近期股價大跌,投資人對馬斯克分身政治角色存疑,但分析師普遍看好Optimus機器人帶來的成長潛力。Wedbush分析師Dan Ives指出,馬斯克強調機器人量產與成本控制,是向市場釋出特斯拉轉型為AI平台企業的明確信號。摩根士丹利則認為Optimus未來應用潛力廣泛,可能成為超越電動車的新主力業務。
此次Optimus試產版本良率提升至91.7%,單台成本更暴跌至2萬美元以下,較原型機降低超過七成,顯示特斯拉已具備量產關鍵條件。若如馬斯克預期在2026年開始銷售並進入規模化應用,將成為特斯拉翻轉現階段成長壓力的關鍵突破口。
新聞資訊
特斯拉是怎麼做到讓Optimus成本大幅降低?
Optimus成本之所以能大幅降低,核心在於特斯拉將汽車製造邏輯應用於機器人開發。包括:
- 車規零件高復用率:Optimus使用Model 3的4,680電池包、馬達與感測器,達到63%零件共用率,節省大量研發與生產成本。
- 影子AI訓練系統:透過200萬輛Tesla車每日產生的1,000萬小時駕駛數據進行AI訓練,加速機器人決策與動作模擬能力。
- 多模態AI + 精準動作控制:搭載最新AI大模型,配合運動控制演算法,達到0.02毫米動作誤差,媲美微創手術精度。
這些技術整合讓Optimus不僅功能更強,且成本足以進入商業應用階段。
人形機器人市場會如何發展?中國企業怎麼應戰?
隨著特斯拉殺入人形機器人領域,中國企業迅速反應:
- 比亞迪「機械哪吒」:連續搬運18公斤物品6小時不過熱,主打工業應用。
- 小米「鐵臂阿童木」:定價僅人民幣3.99萬,打入家庭市場,靠接地氣的技能(搬煤氣罐、拆空調)迅速熱銷。
- 寧德時代與超導關節:節能效果佳,提升耐用度與效率。
哪些工作最容易被取代?機器人進入職場會有多快?
根據波士頓顧問最新報告,一旦機器人成本低於2萬美元:
- 23%製造業職位可能消失,如富士康已規劃用Optimus取代40%組裝線。
- 服務業首當其衝:日本養老院已用Pepper機器人將人力成本降8成,美國沃爾瑪用機器人補貨效率提升220%。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關稅緊張情緒緩解,美股絕地大反攻!(2025.03.25)
【美股新聞】資料中心電力商機炸裂,Talen能源獨佔亞馬遜布局先機!
【美股新聞】特斯拉股價崩跌創紀錄,品牌信任崩盤引爆市場恐慌!
【美股新聞】AI股重挫反成進場良機,UBS:高品質晶片股準備起飛!
【美股研究報告】美光2025年HBM產能全滿!但股價為何不跟著衝?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