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
財務自由不是存到某個數字,而是擁有不必為錢焦慮的選擇權。而這種自由,最關鍵的關鍵字就是——現金流。你不需要中樂透,也不必一夜暴富,只要掌握三個方向: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投資自己與資產,就能一點一滴打造出穩定又可預期的現金流人生。不論你是剛起步還是正在重新規劃未來,這篇文章會帶你看見,財務自由其實有路徑、有方法,而且比你想像得更接近。
文/陳雨德 《賽道之外:從3A總裁到冠軍自釀啤酒師的破框人生》
財富在我的人生過程中,一直是前往成功道路上的獎勵而不是目標本身,一旦把它視為追求的標的,很容易受到欲望的誘惑並進入追求物質的無盡循環中,最好的結果是尋找生命中既有意義又能賺到錢的目標,就算短期間無法達到也先放在心中,或許在你退休時你會重新想起它。
財務自由的數字與意義對於每個人都不同,對我來說就是「有足夠的金錢來支持我的夢想」。然而,自由的另一個面向就是自律,為了確保自己走在前往目標的道路上,必須隨時醒覺自己的狀態。
創造財務自由的3個方向
1. 增加收入
根據媒體報導,元大台灣50(0050)成立於2003 年6月,為台灣首檔ETF,成立至今逾21年,截至 2025 年2月底規模已突破新台幣4,000億元,累積總報酬率約900%。如果你23歲大學畢業一開始工作手上就有200萬元投資0050,那麼43歲時就可以擁有約2,000 萬元成為千萬富翁,所以問題是如何不偷不搶在工作中賺得第一桶金。
我自己獲得財富方式是利用創業,當然這個方式風險較高並且牽涉人格特質,不過台灣中小企業發展蓬勃,或許可以先培養第二專長,用接案增加收入再尋找創業的機會。另外,如果某項技能是因應社會需要但別人還無法提供的,也是項值得投入的工作,像是一些新的工作職位例如:寵物溝通師,空間整理師等。
加入高科技業當然是讓薪水立即增加的選擇,雖然因為員工分紅費用化員工已經不再有機會領到配股,但如果能提早進到未來有上市櫃計畫的公司工作依舊有機會參與認股,獲取一筆財富。我有一位學會計的朋友本身並沒有科技背景,但因為加入一家有前景的小公司, 在公司上市時就賺到一筆財富。
利用海外工作拉高自己的工作視野及高度,這是我給已經在職的朋友忠實的建議,利用公司組織擴張的機會勇敢地向海外前進,不但有機會接受更高職位和薪水,同時也能擴大自己的視野,誰說提早退休一定要在台灣呢? 以上各種方式都需要突破自己熟悉的框框,在人生中冒險,如果只想過一般人的生活模式卻又希望能與眾 不同、提早退休,那也太奇怪了吧!
2. 減少支出
不要因為收入增加就因此增加消費,犒賞自己一下 無可厚非,但千萬不要因此養成習慣。有意識管理自己的消費,每次消費時優先考慮功能性和急迫性並思考其他替代方案,許多消費的欲望只是一時衝動,如果可以離開當下情境就能判斷自己是真的需要還是一時想要。
3. 投資理財
有意識的管理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而不是想要一夜致富。世上沒有快速致富的方法,如果有,那只不過是別人在利用你發財。建立如何理財的觀念和善用適合自己的工具,絕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我自己沒有投資個股賺到錢的經驗,或許是因為身邊的朋友都是實業家,靠的都是經營企業或房地產賺錢,投資個股即使賺到錢也都是小打小鬧,誰也不敢押上身家。自己的財富累積主要還是來自於創業及房地產,目前支應生活開銷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特別股及租金,有多餘的部分則會購買指數型ETF。
至於我自己喜歡房地產的原因,是因為它是我們大多數人第一個使用財務槓桿的金融商品,相較於其他投資商品,房地產的價格波動性不大,更重要的是沒有手機上的行情表每天告訴你今天賺多少、賠多少,讓我以專注在企業的經營上。只是入門的資金門檻比較高, 所以如果你是年輕人,建議還是以ETF指數化投資為 主,利用定期定額累積自己的資產。臣服於大盤,把研究股票的時間用在造就自己的生命歷程,是我給年輕人的忠告。
本文摘自《賽道之外:從3A總裁到冠軍自釀啤酒師的破框人生》,出版社:金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Mumu;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