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Shutterstock
放大鏡短評
若川普實施高額關稅以保護本土產業,將有利於美國本土製造業、鋼鐵與鋁業公司,如美國鋼鐵(X)、Cleveland-Cliffs(CLF)等本土供應商,有望提升競爭力。此外,部分農業自動化與物流業者也可能因供應鏈回流而受益,如Deere(DE)與Union Pacific(UNP)等。
關稅上升將加重進口成本,對零售與科技硬體業者構成壓力,像是高度依賴海外供應鏈的沃爾瑪(WMT)、好市多(COST)及蘋果(AAPL)恐受衝擊,這些公司進口商品比例高,若成本轉嫁不順,將壓縮獲利空間。同時,跨國車廠如福特(F)與通用(GM)亦恐因零件成本上升而利潤受損。
新聞資訊
川普政府究竟正在規劃哪些關稅方案?
根據《華爾街日報》與《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團隊近期正在評估多種關稅策略,包括針對所有進口產品一體適用的「普遍關稅(Universal Tariff)」方案,稅率可能高達20%,意即無論來源國家為何,美國都可能對其出口至美商品徵收同樣比例的關稅。不過,在內部討論過程中,也有官員提出「折衷版本」,即對部分特定國家實施關稅,但稅率將低於20%。此外,另一種備選方案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會根據其他國家對美產品所課關稅的高低,設定對應關稅,是一種更具針對性的策略。
儘管川普日前表示已經「確定」了關稅計畫,但知情人士透露,政策內容仍在持續修訂中,顯示白宮內部對於執行方式尚未有最終定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共和黨參議員正在考慮支持民主黨提出的一項決議,限制總統濫用緊急關稅權力,顯示國內對新關稅政策的分歧已經浮上檯面。
這項關稅政策將如何衝擊美國經濟與消費者?
經濟學家普遍對這項政策持保留態度。亞特蘭大FED近期的一項調查指出,多數企業財務主管預計,新關稅將使價格全面上漲,並進一步影響企業的招聘與投資計畫。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警告稱,若美國政府在現有基礎上再加徵20%的普遍關稅,將導致每個美國家庭的購買力平均下降3,400至4,200美元。消費者面對進口品價格飆升,支出將大幅縮減,整體內需恐出現疲軟。
LPL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Jeffrey Roach也指出,若同時出現「物價上漲」與「商業活動放緩」,美國恐將陷入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狀態,這種情況下即便FED持續維持高利率政策,也難以有效壓制通膨,反而會使經濟陷入更深困境。
各國如何因應美國可能推動的新關稅措施?
川普計畫中的高額關稅已引發全球多國警戒。加拿大總理卡尼明確表示,若美國實施不合理關稅,加拿大將毫不猶豫祭出報復性關稅。他強調,不會讓加拿大生產者與勞工在國際競爭中居於劣勢。墨西哥方面也已與加拿大協商,討論如何共同應對美國關稅威脅。
歐洲則表現得更加謹慎但立場堅定。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歐盟仍希望與美國透過談判達成共識,但若談判破局,歐盟將不排除對美進口商品徵收回擊性關稅。此外,包括以色列、越南在內的一些貿易夥伴,正在考慮主動下調對美關稅,以尋求避免成為報復對象。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對等關稅在即,美股屏息以待!(2025.04.02)
【美股研究報告】美光2025年HBM產能全滿!但股價為何不跟著衝?
【美股研究報告】CrowdStrike FY26Q1遇逆風,盤後暴跌逾9%,布局機會來敲門?
【美股新聞】輝達股價重挫21%,是AI泡沫化,還是絕佳買點?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