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
儘管市場對AI短期發展存疑,科技巨頭仍看好其長期潛力。AI發展離不開巨量數據傳輸,帶動高規格連接線需求,台灣連接線廠貿聯-KY與良維技術領先,成為最大受惠者。
撰文:股他命
第1季雖然是台灣電子產業傳統淡季,但對 AI 與資料中心供應鏈而言,今(2025)年第1季客戶需求不僅沒有轉淡,反倒還持續追加訂單,這點從先前北美4大資料中心業者公告財報、規劃今年資本支出將大幅成長超過 30%,以及總金額達 3,240 億美元可作為佐證。
AI短期發展雖出現雜音 大廠仍提升資本支出
從資本支出的金額來看,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以及 Meta 今年規劃的資本支出金額分別達到 1,040、800、750、650億美元。雖然先前DeepSeek 推出語言模型讓市場擔憂 AI 產業的資本支出有可能會在短期內放緩,但這些科技巨頭在近期的法說會上都表示資本支出仍會維持高速成長,他們都認為目前 AI 產業已經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在幾年後將湧現龐大商機。
回顧 20 多年前網際網路剛崛起時,當時市場上也對網際網路的發展抱持諸多不同看法;其實不只 AI 或是網際網路,包含手機、電腦與電視等產業,在剛開始發展和後來實際商用化的樣子都有很大的不同,不過無論中間歷經多少波折,最終都成功激起消費者的需求並成為年產值達到數兆美元的市場。從這個角度思考,這些大廠目前每年投入近千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並不為過,畢竟未來很有可能在幾年內迅速回本。
巨量資料訓練與傳輸需求 帶動連接線產業發展
儘管 AI 產業長期趨勢不變,但目前受到整體政經環境起伏不定的影響,再加上 AI 產業未來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路徑有改變的可能性,讓市場重新思考先前是否誤判真正的 AI 受惠股。
回歸 AI 的本質來看,語言模型需要透過巨量資料訓練,藉以找出其規律性並判斷正確的答案,其實目前 AI 進化的過程仍無法跳脫模仿的框架;即便是生成式 AI,也必須從過往實際發生的事件中找出規律,才能推算未來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既然 AI 進化的過程脫離不了大量的資料傳輸,自然就會有更多對高規格連接器與連接線的需求。目前連接線產業兩大龍頭:泰科(TE)和安費諾(APH)都對 AI 市場抱持樂觀展望,無論是從產業趨勢或是客戶實際下單量來看,今年第1季 AI 相關的營收都會持續成長;而先前也有多家台灣連接器廠公告月營收都逆勢成長,顯示連接線產業確實在 AI 需求的帶動下使相關供應鏈的營運淡季不淡。
台灣的連接線廠當中,有不少公司都在高速傳輸領域掌握領先技術,不過綜合客戶拉貨的成長性與營收貢獻度來看,最主要的受惠者會是貿聯-KY(3665)和良維(6290),以下針對這兩家公司做進一步分析。

貿聯-KY 新品陸續貢獻營收
貿聯-KY 目前在全球連接線產業掌握約 6%市占率,公司除了是有源電纜(AEC)大廠Credo 的連接線獨家供應商,也在全球 16 個國家中都設立營業據點,這讓公司有效降低受到貿易戰的影響。以技術而言,貿聯-KY 的強項在於能參與客戶從新產品設計到實際量產的整個過程,這讓公司對新產品能取得更高的掌握度,從而提供傳輸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且品質穩定的連接線。
今年第1季輝達(Nvidia)GB200 晶片的拉貨時程雖略有遞延,但受惠 Credo 對 AEC 下單量增加,使貿聯-KY 開出 2 條新產線以因應客戶需求,有機會帶動第1季出貨量與營收逆勢季增。目前貿聯-KY 出貨的高速數據線規格以 400G 為主,預期在 GB200、GB300 上市後將推動 800G 產品開始放量,成為下半年營運的主要推手。
另外,因應亞馬遜與 Meta 等大客戶的需求,貿聯-KY 也陸續認證 30A 和 60A 大電流的電源線,預期公司將取得超過 50%供貨市占並在下半年開始量產,有助獲利能力再向上攀升。
技術面可看到貿聯-KY近期股價沿5日線向上爬升,短線上若未能帶量突破前高壓力則有向下回測月線與季線的可能性,屆時可把握低接機會。

良維 新產能下半年滿載
良維產品主要以電源線為主,公司的優勢在於無鹵素線材的傳輸性能比同業更穩定,技術可排名全球前3,因此包含蘋果、戴爾(DELL)、亞馬遜與聯想等大廠都成為公司的主要客戶。目前公司產品的主要應用包含網通、資料中心、電腦與消費性產品等,而電動車與充電樁等產品也陸續向車廠進行認證;因認證期長達 2~3 年,故對短期營收貢獻仍處在相對低的水準。
受惠亞馬遜資料中心下一代產品的耗電需求增加,使電源線規格同步提升且報價成長 10%,讓良維今年第1季在新產品出貨的帶動下降低消費性產品步入傳統淡季的影響,整體營運淡季不淡。目前為了降低貿易戰衝突所帶來的風險,公司計畫泰國廠將分3期開出產能,今年上半年將完成2期擴產,使整體產能提升 10%以上;基於目前亞馬遜拉貨相對積極,故預期泰國廠新產能在今年下半年就會達到滿載的水準,有助良維獲利迎來雙位數的成長幅度。
技術面可看到目前良維年線已翻揚,短線上雖面臨前波套牢賣壓,但隨季線與半年線形成下方強力支撐,有助股價在此守穩並醞釀下一波上攻的契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4月號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