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都是怎麼預估目標價的?
阿雪是一位很認真的合格分析師,飢不擇食的詳閱研究報告是日常,機構一般是要先估出年度 EPS 每股盈餘,然後接著就給 PE 本益比,例如說台積電(2330)今年保守預估 EPS 55 元,明年 60 元,那報告上可能會說,依明年的獲利給予 20 倍本益比,60*20=1200,那目標價就是 1200 元,評等「買進」。
當然,EPS 本身就是人估的,可能會估錯,可能會調整,但基本上主觀的空間不大,你要有憑有據的估。
至於 PE 給幾倍?這就是「有共識的主觀」!
像我去年在買長榮航(2618)的時候,就真的覺得超不合理,為什麼台灣虎航(6757)就用 PE 估(但也不高,大約12~15倍而已),其他的華航(2610)就連 PE 也不配,只能用 P/B 股淨比?然後像 IP 股就是 50~100 倍,散熱、AI 等是 20 倍起跳,其他的很多就只能給 10~12 倍。
所以!主力要炒股就是 2 種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