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財報速覽
聯合航空調升高端票價策略穩健獲利,預警經濟衰退風險
- 財報優於預期但營收略失利
聯合航空第一季調整後每股盈餘達0.91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0.76美元;營收為132.1億美元,略低於預估的13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逾5%。 - 高端與國際需求成長帶動獲利
國際航線單位營收年增超過5%,高端艙等預訂量較去年同期上升17%;反觀國內航線單位營收下滑3.9%,顯示消費者對高價票與國際旅遊仍具支付意願。 - 持穩全年展望但預備衰退應對方案
聯航維持全年調整後EPS預期區間為11.50至13.50美元,但若美國陷入衰退,則可能降至7至9美元,並稱宏觀經濟前景「難以預測」。 - 調整國內航線與控管供給
因應國內旅遊需求疲弱,聯航將自第三季起削減約4%的國內運能,Delta (DAL)也同步放緩擴張計畫,顯示業者對市場轉變持審慎態度。 - 旅遊業仍倚重高價市場獲利
雖整體經濟展望不明,聯航與Delta透過推高艙等產品與價格策略維持獲利能力,顯示航空業將重心轉向高毛利市場,以抵禦宏觀不確定性。
花旗與美銀首季財報優於預期,交易與利差收入成亮點
花旗集團 (C) 與美國銀行 (BAC) 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雙雙優於市場預期,主因為交易部門表現強勁及淨利差收入提升。在美國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之際,兩家銀行皆展現多元業務布局的韌性,帶動股價分別上漲3%與4%。
重點摘要
花旗交易收入強勁推升獲利
花旗每股盈餘1.96美元,優於預估的1.85美元;營收達216億美元,高於預期的212.9億美元。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年增8%達45億美元,股票交易收入更年增23%至15億美元,皆超出預期。美銀淨利差與交易部門雙成長
美銀每股盈餘90美分,營收275.1億美元,皆高於市場預期。淨利差收入年增至146億美元,受惠於存款成本降低與投資報酬率提高;股票與債券交易收入亦分別年增17%與5%。多元業務策略抗震性強
花旗執行長強調其跨領域業務組合可應對多種經濟情境,美銀則指出商業與消費金融持續展現韌性,信貸品質健康。投資銀行業務略為承壓
美銀投資銀行手續費下滑3%至1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反映全球貿易與資本市場不確定性仍對交易活動造成抑制。股價今年仍受政策風險拖累
雖財報亮眼,但兩家公司股價年初以來仍分別下跌逾10%與16%,反映市場對於美國關稅政策與經濟前景的憂慮。
嬌生上調全年營收預期,警示醫療關稅衝擊供應鏈與醫材業務
嬌生 (JNJ) 第一季營收與獲利優於預期,並上調2025年全年營收展望,受惠於癌症藥物銷售強勁與新藥布局。然而,面對川普政府新一波關稅政策,公司警告醫療器材與藥品產業恐面臨供應鏈干擾與額外成本,呼籲以稅收優惠取代關稅刺激美國本土生產。
重點摘要
關稅影響醫療器材業務
嬌生預估2025年將因關稅產生約4億美元成本,主要集中於醫療器材部門,尤其受到來自中國的進口原料與零組件影響。建議以稅收優惠取代關稅
執行長呼籲政府採行鼓勵投資的稅收政策,以提升藥品與醫療設備在美製造能量,減少供應鏈中斷風險與藥品短缺可能。擴大美國投資布局
嬌生計畫未來四年將美國投資金額提高25%,達到超過550億美元,並整合近期斥資146億美元收購神經藥廠Intra-Cellular的佈局。關稅預期已反映於獲利預測
公司預估全年調整後EPS為10.50至10.70美元,仍高於市場預估的10.43美元,顯示嬌生有能力吸收關稅衝擊。藥品部門成長抵銷醫材疲軟
第一季藥品營收成長2.3%達138.7億美元,優於預期;但醫療器材部門營收為80.2億美元,未達市場預估,拖累股價微幅下跌至154美元。
焦點新聞
產業
美國晶片設備商恐因新關稅每年損失逾10億美元,川普政策引業界警戒
- 三大晶片設備商首當其衝
應用材料、科林研發與科磊每家公司預估將因新關稅損失約3.5億美元,損失來源包括銷售下滑、替代供應鏈成本增加與關稅遵循支出。 - 新關稅涵蓋零組件與次級設備
關稅將影響出口至海外對手的較低階晶片設備,同時增加尋找替代零組件的成本與複雜度,特別是在每台機器包含數千個專用元件的情況下。 - SEMI與官員展開密集對話
包括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在內的業界團體與白宮、國會官員進行多日討論,強調新關稅將衝擊美國製造業競爭力。 - 拜登出口管制政策餘波未平
拜登任內針對中國祭出先進晶片設備出口限制,已讓美商損失數十億美元,並促使中國加速扶植本土晶片設備產業。 - 新調查與政策尚未明朗
雖然川普政府暫緩四月宣布的關稅措施,但正著手調查晶片設備進口情況,未來政策走向仍高度不確定,恐進一步干擾供應鏈與業務部署。
個股
亞馬遜調查關稅衝擊,第三方賣家恐陷成本壓力與供應中斷
- 亞馬遜啟動內部關稅衝擊調查
亞馬遜透過電子郵件聯繫美國第三方賣家,詢問關稅對其採購、定價、物流與入庫計畫的影響,反映公司正評估對整體平台供應鏈的潛在衝擊。 - 中國商品遭逢高關稅打擊
美國針對中國商品實施145%高額關稅,對仰賴中國製造的第三方賣家造成沉重壓力,占亞馬遜整體銷售商品比重達60%的這群業者將首當其衝。 - 賣家面臨定價與獲利兩難
為保持競爭力,多數賣家短期內選擇不調漲價格,但長期恐無法承受額外成本,可能被迫轉嫁至消費者或退出市場。 - 亞馬遜取消部分中國直採訂單
有中國供應商表示,原本已在港口等待亞馬遜提貨的訂單遭臨時取消,顯示平台對高關稅商品採取風險控管措施。 - 股價受壓,顯示市場信心動搖
截至目前,亞馬遜股價年內已下跌18%,高於那斯達克指數13%的跌幅,顯示投資人對電商產業面臨供應鏈與成本壓力感到擔憂。
輝達因H20晶片出口受限提列55億美元損失,對中國市場布局受重創
- H20出口遭永久性限制
美國政府於4月14日正式通知輝達,H20晶片出口中國需取得許可,並將「無限期」實施。該政策旨在防堵H20被用於中國超級電腦與軍事用途。 - 提列55億美元損失
損失主要來自H20庫存、採購承諾與相關儲備金。H20晶片原預估於2024年創造約120億至150億美元營收,受限政策衝擊巨大。 - 中國市場受創,競爭者趁勢而起
輝達表示中國營收已跌至出口限制前的一半,同時將華為列為主要競爭者。中國AI初創如DeepSeek正採用H20發展推論模型,市場潛力龐大。 - 市場反應劇烈,半導體股連動下挫
輝達股價今年已累跌16%,此次消息再跌6%;同業超微 (AMD) 盤後跌逾7%、博通 (AVGO) 跌近4%,顯示市場對AI晶片出口限制高度敏感。 - 轉向本土製造與AI伺服器建設
輝達同步宣布,將與台積電 (2330.TW) 合作,未來四年在美建置價值達5,000億美元的AI伺服器設施,呼應川普政府製造回流政策。
強勢類股

放大鏡觀點
【美股盤勢】關稅豁免回神,惟漲勢疲弱(2025.04.15)
【美股研究報告】高盛25Q1財報亮麗,關稅衝擊下握有哪些應對之策,值得逢低買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