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
身心靈一致代表一個人的行動、思考和感受達到一致。其中「心」是最重要的,心代表心智和 考,心智的重點在於觀察自己的行為(亦即說的話做的事)和感受,究竟是將你帶離目標更近還是更遠。在三個價值觀中,貢獻價值和自我超越重要順序分別排名在第一和第二位,身心靈一致的順序排在第三,因始當心智觀察出自己的行為感受跟貢獻價值自我超越有衝突時,重要性應該往後挪。身心靈一致不代表可以任意表達情緒,而是在思考並校準行為感受和目標間的關係。 舉例來說,當主管說我的報告做得很爛,我覺得很生氣,首先我感受到自己在生氣,這是「靈」價值觀要求我們細膩感受情緒。「心」或許講得出來為什麼生氣,因為主管說我的報告做得很爛。這個情況是否身心靈一致?或許是,但非常淺薄。這裡面缺乏一個最重要的元素,也就是「目標」不見了。如果完全沒有目標,所有東西都從「靈」出發,不管我感受到什麼,我這樣也這樣說給別人聽,最後可以發現,職場不可能幫助我們達成任何目標。心如果沒有跟目標對齊,這樣的身心靈一致的層次會淺到完全跟目標脫鉤。
身心靈一致的重點是「心」,而「靈」則是本能驅動。本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需要由「心」來校正「靈」發出的訊號,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跟目標對齊而哪些卻是離目標更遠。以主管罵我的例子再深化,當主管罵我的時候,我可以哭、生氣或者撲克臉,但這都是由於錯誤的信念造成的。講難過,最淺的難過就是哭了,因為我很難過就哭出來,最容易解釋的信念是我這麼努力這麼優秀你怎麼可以罵我、在那麼多人面前罵我很沒面子。我被罵哭,我沒面子我很努力很優秀應該要被稱讚。但仔細檢驗一下這些信念可能都會讓我離目標更遠,是有面子重要還是搞清楚怎麼把事情做對比較重要?是被稱讚優秀重要還是確實走在對的方向比較重要?身心靈的「心」就是在檢查我們自己從來沒想過很直覺的反應或信念,究竟是把我們帶離目標更近還是更遠。
當我的行為(身)是被主管罵就生氣,這樣的目標應該是下次不要再被罵。但仔細想,不被罵是否應該列為目標?如果不是就不應該出現生氣或難過的反應,這代表沒有把價值觀的順序調整正確,我把不能讓別人罵擺在自我超越前面,難怪我會生氣或難過,既然知道下次我就調整過來;可以是好奇、可以是探究,因為這些行為都是去檢視如何更好達到目標,只要能讓自己更厲害就應該感到開心。即便如此,上述思考可能都無法阻止我們的第一反應(如生氣難過悲傷等),不過可以透過調整信念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潛意識,用這路線潛意識會被調整成正確狀態,所有狀態改變「靈」就會被改變。我們加入職場,代表帶著某種抱負而來,讓潛能發揮把大事做成的抱負,也因此本著價值觀順序來做事:貢獻價值、自我超越和身心靈一致,讓我們一起幹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