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財富高低,誰較為自由?
財富,人人都喜愛
有人愛其高度,有人愛其自由
通常,財富高者往往不太自由
財富低者,反而自由自在
我這番說法,似乎顛覆許多人的既定觀念
其中原因是什麼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因為人們往往認為,
財富多的人
才有自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財富少的人
只能身不由己,為錢打拚
但事實並非如此...
世界上最自在自由的人,
往往是不執著於名利、不被物質、財富綁住的出家人
傳統的出家人兩袖清風,
走到哪、托缽化緣到哪,沒煩沒惱,
不必擔心明天的存款簿裡有沒有錢
故我說,
財富高度低者,往往自由自在
反之,
有錢人忙於事業,幾乎深陷事業囹圄之中,
事業越大者,越是身不由己
就算當個包租公,
名下有一堆房產可收租,
也要勤於管理房客、租金與物業修繕事宜,
沒事時是真沒事,
但房客與房子出狀況時可真麻煩
話再說回來,
財富的高度其實也可以跟自由度一點關係都沒有
財務自由是什麼?
所謂的財富自由,
是說自己不必去做不想做的事,甚至不必為錢而工作
但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而且不必為錢工作,
真的需要錢多到滿出來才能辦到嗎?
財富自由無關乎資產多寡
其實根本不必,
只要找到一份喜歡的行業,樂在其中,
則忙碌為的是成就感,而非錢也,
自然工作起來自由自在,
哪裡會有不如歸去的感嘆呢?
另外,
許多人為錢工作只為擔憂將來退休沒錢
但事實上,
只要透過正確的理財手段和流程,
今日工作能賺錢的時候,
能預為儲存他日無法工作時的資糧,
則自己不必為擔憂餓死而工作,
又豈會有「人生為錢而低頭」的感慨呢?
所以講穿了,
財富自由不自由,
跟自己的財富心態、觀念自不自由有關,
與口袋裡到底擁有多少資產才能自由,
一點關係都沒有
舉例說明:
一般上班族總認為工作是身不由己的,
將來退休才能拿回人生自主權
但關於何時可從職場退休,
多數台灣媒體惟恐天下不亂似的各類民調結果,
普遍落在上班族必須要有 2,000~2,500 萬元新台幣,
才能安心退休!
至於這 2,000 萬新台幣是指純現金?
或是動產與不動產合計後的現金價值?
就沒有媒體願意對此一陽春型問題作深入交代了
事實上,
媒體會提出這類問卷的動機很簡單,
因為從廣告主(金融機構)身上拿了錢,
因此不斷灌輸一般大眾要有對金錢憂慮的恐懼觀念,
再藉此遊說民眾去投資基金、股票、保險等金融商品,
最終獲利的是廣告主,
卻非廣告受眾
改變觀念,不再為金錢憂慮
並非只有財富高度增加,才有財富自由可言
民眾在錯誤的理財知識中,
不斷強化「只有財富高度增加,才有財富自由可言」的偏差性觀念,
把辛苦賺來的錢
投入金融市場去購買賭博式的投機商品,
最終又讓市場動盪
搞得自己的退休金與家庭資產上上下下,
只好更辛苦地埋頭苦幹,
根本無財富自由可言
這樣一種為金錢而憂慮的惡性循環,
只有接受基督教的耶穌教誨:
「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馬太福音6:26)
人們才有機會徹底轉念
然後,再請你靜下心來,
接下我這個凡夫俗子的建議:
「找一份喜歡做的事情,以歡喜心來成就自己的存在價值,
然後好好做好理財規劃,透過正確儲蓄、風險規劃與退休計畫,
讓自己一輩子都不必擔心生活上的現金流斷炊,
這樣你的財富就自由了。」
只要你想通這一點,
金錢的觀念會截然不同,
對賺錢、花錢與管理金錢的態度也會改觀,
並可成為金錢的主人,
通過勞動與服務來賺人生應得的錢,
並成就活著的價值
結論
簡單來說,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財富自由的人
在此前提下,
你想進一步追求人人稱羨的財富高度,
或是維持能過活的財富水平,
就是你的選擇自由了!
本文授權自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撰文者 王志鈞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Henry
王志鈞
國際財經作家
深耕台灣家庭理財教育十年以上,致力提升正確的財富觀念
作者提供免費理財諮詢
歡迎來信:solon8888@yahoo.com.tw
演講與課程邀請:http://guruwang.com/
註:本部落格不提供業配文服務,並謝絕各金融機構或商業單位的廣告代言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