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awn)
先前提過貨幣種類大致可分為 5 種:
避險型貨幣:美元、日圓、瑞郎
商品型貨幣:澳幣、紐幣、加幣、新興市場貨幣
風險型貨幣:澳幣、新興市場貨幣
政策型貨幣:美元、日圓、歐元、英鎊
高息貨幣:澳幣、紐幣、新興市場貨幣
本文為前一篇貨幣文章的續篇
將接著介紹政策型貨幣與高息貨幣特性
如果想了解避險、商品、風險型貨幣的讀者
可參考以下這篇文章
「這類」貨幣風險爆表!總統一句話 匯率重挫 16 %,全年更貶逾 50 % 買到欲哭無淚...
📣點擊加入新粉專【總經理財how】
→第一手的總經資訊
政策型貨幣-美元、歐元
主要是指那些具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國家貨幣
這些國家的政策或經濟變動
往往容易影響自身匯率的走勢
進而影響其他國家
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性貨幣像美元、
歐元、英鎊、日圓、人民幣
以美元為例
美國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其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影響力
不容其他國忽視
下圖為聯邦基金利率與美元走勢圖
可以發現當 Fed 升息時
會誘使國際資金流入美國
使美元指數持續走高
這裡要補充一點
影響美元指數的因素相當多
並不只有聯邦基金利率
所以美元指數走勢許多時候與利率並非正相關
甚至因為市場對 Fed 升降息決策
事前會有預測並做反應
所以當利率上漲時
美元指數可能早已大漲一段
形成利多不漲,甚至反轉下跌的走勢
(資料來源:CMoney法人決策系統)
逆週期因子發威 人民幣守穩 7 元
再以人民幣為例
下圖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USD/CNH)走勢
人民幣在 2017 年價格持續在 6.8 元之上
隨後人行為避免市場的恐慌情緒加速人民幣走貶
於 2017 年 5 月 26 日宣布啟動「逆週期因子」
之後人民幣成功停止貶值走勢
並一路升值至 2018 年 1 月的 6.3 元
而 2018 年 8 月 24 日時
人民幣因為美中貿易戰的紛爭
使人民幣價格再度走貶
人行宣布重啟「逆週期因子」
之後人民幣成功守穩 7 元的重要整數關
(由於政策工具不是本文重點
因此對逆週期因子忽略不做解釋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以下報導
(資料來源:CMoney法人決策系統)
高息貨幣-澳幣、新興市場貨幣
高息貨幣是指該貨幣的發行國
其利率相對其他國家更高
因此會吸引投資人從低息國借入資金
匯入該國賺取高利息
常見的高息貨幣像澳幣、紐幣、
新興市場貨幣等
台灣的銀行提供不少外幣定存產品
許多都是屬於高息貨幣的種類
1 個月的定存利率甚至可高於 5 %
吸引很多投資人搶購這類產品
然而高息貨幣通常匯率波動幅度
較低息貨幣來得大
投資人買入前應該先搭配先前提到的貨幣類別
分析該貨幣匯率與什麼因素相關性較高
在對的階段買入該貨幣
才能做到利差、匯差兩頭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金價、南非蘭德高度相關
買對階段 利差、匯差兩頭賺
這裡以台灣人很喜歡買的南非蘭德為例
下圖為蘭德與黃金價格的走勢圖
南非為全球最大的產金國
黃金價格與蘭德息息相關
因此南非蘭德同樣是商品型貨幣
可用先前提到的商品貨幣特性來分析
由圖中可看出
當黃金價格上升時,蘭德同樣跟著升值
兩著呈現同向變動
因此在黃金價格上漲的階段
買入蘭德的定存
較有可能利差、匯差兩頭賺
(由於圖中為美元兌蘭德,
因此走勢反向代表黃金與蘭德同向)
(資料來源:CMoney法人決策系統)
結論
近 2 篇文章介紹了貨幣的 5 種類型
不同類型的貨幣匯率
容易因為不同的景氣或事件所驅動升貶值
例如:
1. 國際恐慌情緒升高,避險型貨幣就可能升值
2.全球景氣轉強,原物料需求上升時,商品型貨幣就可能升值
3.風險型貨幣匯率波動較大,留意國家財務、政治風險等
4.買入政策型貨幣,需了解該國政策走向
5.高息貨幣可搭配其貨幣特性,在對的階段買入,匯差、利差兩頭賺
希望這 2 篇文章可以幫助投資人了解貨幣的特性
並在未來投資時根據對應的情況
投資相應類型的貨幣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
♘ 2019 正式發車 ! 點此加入全新 Line@ 「理財自強號」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