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李文賢
對所有投資人來說,
投資決策中最重要的三大要件為:
買什麼、何時上車、何時下車。
而隨著行情上下變動,運用定期定額機制化投資,
時間一到不論價位就買進,可長期有效的攤平成本;
但到底是應該長期持有?還是賺了就跑?
該如何設定停損、停利點,
正是投資人最難以拿捏的課題。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其實該如何設立停利、停損點,
與自身的投資屬性息息相關...
若是保守型投資人,
你可能在投資賺了15%就先獲利了結,
而像投資去年表現不佳的全球REITs基金,
若賠了7至8%就退場觀望。
除了投資人本身屬性之外,
其實也可以視基金類型來設立停利、停損點,
若是投資波動幅度高的基金,
如能源、黃金、新興市場或單一國家型基金,
多頭時漲得兇,可將停利點設在20%,
但若行情反轉,這類基金也是跌勢猛烈,
停損點就要設得比停利點小,立即踩煞車,
才不會遍體鱗傷。
善加運用定期定額+停利
投資報酬加倍 平均獲利年數縮短
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為例,
於1997年1月15日至2007年6月15日的投資期間,
每月15日定期定額扣款5000元,投資總成本為63萬元。
在定期定額停利策略中,將停利點設為20%,
亦即當投資報酬達20%時,立刻全額出場,
於次月15日仍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
將每次獲利出場時的時間加總後,
再除上10年間共出場次數,
即可算出平均達成20%目標報酬所需的期間。
所得出結果如圖一所示: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於10年期間報酬率為23.54%,
採用定期定額投資法,10.29年獲得39.68%之報酬率,
比加權指數23.54%的報酬率高。
然而,定期定額停利策略
卻可在平均投入2.01年後就獲得20.71%之報酬,
以本例的10年投資期間推算,
共可有5次達成20%目標報酬而出場,
可直接推算出10年的投資收益超過100%,
比起定期定額10年報酬率39.68%要好得多。
寶來投信計量投資管理處主管許家榮協理表示,
採取停利策略,
在獲利達20%時立刻獲利了結全數贖回出場,
至下月投資時點再分批進場之方法,
不但能縮短獲利期間,
並能安全避開突如其來的大震盪走勢,
以降低損失風險,提升整體的投資績效。
究竟該如何設定最佳停利點才是既有效益且穩定呢?
延續圖一之分析,
進一步分別設定停利點於10%、20%及30%下,
其投資結果如圖二所示:
也就是說當停利點設得愈高,
可獲利了結出場的次數就愈少,
因此若將三種停利策略同樣投資10年,
則在停利10%下,10年間就可出場10次以上,
使最後報酬率能達到159.77%。
許家榮強調,加權股價指數過去十年
處在一個極大的區間箱型整理格局,
在這種區間震盪的走勢中,行情向下修正時,
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平均成本,而當行情上漲時,
又能觸及停利目標出場保有獲利的成果。
必須注意的是,不同的投資標的有不同的趨勢格局,
停利點的設定仍須配合不同的趨勢格局調整。
沒空看盤,設固定賺賠比例就出場
許多投資人不懂分辨股市多空,
只是一律投入同樣的資金,
因此投資人得學會分辨股市多空頭後,
再決定要投資的基金、是以定期定額或單筆方式、
是否要加重投資比例等。
當要設立停利、停損點時,如果你沒時間看盤,
就採用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設定賺20%或賠10%就出場,
這樣就不會傷透腦筋,
投資人也可以採取分批停損、停利法,
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些定期定額贏家通常會採取「停利不停損」策略,
只要績效虧損就持續扣款,出現獲利再贖回一些,
建議有10%以上獲利,就可考慮贖回一些,
剩餘部分則繼續投資下去。
雖然持續扣款也是一種策略,
但有可能失去適時停利出場、落袋為安的機會。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