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報導:
全球8吋晶圓產能吃緊局勢延續,使微控制器(MCU)供給同步緊張,研調機構Yole Developpement最新報告指出,預期MCU價格在2022年將維持漲勢,且產品單價強勁態勢可望維持到2026年。法人看好,新唐(4919)等MCU廠將可望因此受惠,推動2022年營運再度衝高。
評論:
市調機構預期因8吋晶圓供需吃緊,未來MCU的價格還是以漲勢居多,在消費性MCU市場的主要規格4/8/16-bit的MCU,新唐也推出32位元的MCU,2022年出貨量與平均單價持續看增。新唐2月營收35億元,月增2%,年增18%。累計1月與2月營收為69億元,年增12%,預估新唐3月營收成長將可超過10%。第一季雖是消費電子的傳統淡季,由於新唐的車用、工控與網通相關晶片的需求仍強,預估第一季營收仍可小幅成長,表現優於同業。預估新唐第一季的毛利率與前一季相當為41.7%,稅後淨利11億元,年增1.8倍,單季EPS為2.1元。
新唐2021年第四季EPS為2.59元,獲利遠優於市場預期。2021年因合併效應發揮,營收成長100%,稅後淨利成長4.5倍,全年EPS為7元。新唐對2022年展望樂觀,看好工控、車用、能源、物聯網及5G基礎設施的相關晶片需求,新唐整合松下半導體的半導體事業部的資源,陸續推出新產品,包含第三代電池監控IC、第四代電池監控IC、伺服器遠端管理控制晶片、物聯網高效能MPU、智慧手機快充的CSP MOSFET、5G微型基站RF-GaN功率放大器、無刷直流馬達、高階MCU等。看好新唐合併綜效持續發揮,2022年毛利率將可進一步優化,市場預估新唐2022年營收成長12%,稅後淨利成長3成,EPS為9元。目前本益比約17倍,近期走勢強勁,仍有高點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