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次調查中國太陽能廠,台廠有望受惠轉單潮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美方再拿中國太陽能業開刀。美國商務部證實,已立案調查中國太陽能廠透過東南亞 4 國「洗產地」規避輸美高關稅的行為,有意重懲違規陸廠。業界研判,大量訂單有望轉向元晶(6443)、茂迪(6244)、安集(6477)、聯合再生(3576)等台廠。
過去美國為保護本土太陽能產業,在 2018 年啟動為期四年的「201 條款」,對陸製輸美太陽能組件徵收 30% 關稅,其後每年遞減 5 個百分點。而「201條款」原在 2022 年 2 月屆滿,但拜登政府宣布再延長 4 年,美中太陽能貿易戰火也延燒至今。商務部表示,可能會在 150 天後發佈初步判決,最終判決則預定 300 天後發布,但可延長一次,期間為 65 天。倘若洗產地事件為真,美國將對中國太陽能廠在這 4 國生產的太陽能產品開徵高額關稅,有利於台廠競爭優勢。
元晶擁有較多的高效能模組及電池產能,優先看好
展望 2022 年太陽能產業,經濟部公告第一期太陽光電躉購費率相較 2021 年同期平均調升 4.8%,且第二期費率低於第一期,引起系統廠集中在上半年的第一期拉貨,加計政府目標 2022 年新增 3GW 安裝量,相較 2021 年建置的 1.88GW 年增約 60%,帶動下游需求強勁。另外預期 22Q2 起模組出貨將採用浮動報價,確保產品利潤,可望帶動模組廠獲利結構轉佳。其中因元晶擁有較多的高效能模組及電池產能,因此優先看好。
展望元晶:1)受惠於 2022 年太陽能躉購費率調升,將推升系統開發商需求,公司表示目前訂到已排滿 22H1,並開始接洽 22Q3 訂單,足以顯示市場需求熱絡;2)打入 Tesla 旗下 SolarCity 供應鏈,主要供應其太陽能電池,隨著 Tesla 先前已向德州政府遞件申請售電計劃案,有望成為德州電力供應商,元晶可同步受惠;3)打入低軌道衛星商 SpaceX 供應鏈,主要供應太陽能電池片,已於 21Q4 小量出貨,2022 年將隨發射衛星數量增加,帶動相關產品放量;4)新產能方面,模組產能規劃將由 1GW 提升 50% 至 1.5GW,其中新增的 200MW 將於 4 月量產,另外 300 MW 於 7 月貢獻。而電池產能則由 1GW 提升 40% 至 1.4GW,預期於 22H2 貢獻。
市場預估元晶 2022 年 EPS 為 2.30 元,2022 年每股淨值為 13.07 元,以 2022.03.29 收盤價 39.40 元計算,股價淨值比為 3 倍,考量太陽能產業展望正向,股價淨值比有望向 3.8 倍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