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如何抵制「盲從」的慾望?
最近大盤在歷史高檔的位置
接下來會怎麼走,
誰知道呢?
不過看到一些朋友
在心態上很樂觀,蠢蠢欲動
自己也多少被干擾
因此打一篇有關"盲從"的文章
順便告誡自己!
(參考 蒙格的誤判心理學
在這裡分享給每位投資者:
投資,切記不要盲從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盲從」在生活中
無時無刻在發生
所謂 集體跳水 現象
"盲從"很可怕
當你在猶豫要不要做一件事時
你看到別人也做了
自己就會壯膽不少
接著可能就會發生
"集體跳水"的現象
某些狀況不會帶來什麼
太大的負面效果
某些狀況則可能會
讓你得到大災難
有時,你只是損失了
一些金錢和時間
沒什麼嚴重效果的例子:
當我們看到那家餐廳
人很多,大排長龍
我們就會覺得:
"這家店大概很好吃吧?"
如果我們去吃,
結果不好吃
大不了損失了半小時
的排隊時間 和 一次的中餐費
下次不要再吃就好了
有時,就是好幾年的時光浪費
比較嚴重的例子:
當我們是學生,在選志願時
看到同學們都填了最熱門的科系
自己雖然對這些
熱門科系不排斥,
但也不是很喜歡
你心裡其實比較喜歡另一個系,
但這個系比較冷門,
分數比較低
這時候
你可能覺得考這麼高分,
不填熱門系很浪費
(另一個傾向作祟:
再加上老師父母們的催促
最後你還是選擇了熱門科系
(不過我覺得現在
台灣學生最大的問題是
"太晚探索自己"
很多人到了高三
都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我自己當時也是這樣,
所以只能用刪去法,
選擇了資工系)
結果大學四年,
就念了自己不怎麼喜歡的書
畢業後,就做了
自己不怎麼喜歡的工作
查覺到自己對於
所學沒有興趣的人
可能開始換跑道
念不同領域的研究所,
或做完全和所學沒有關係的工作
不過等到察覺時,
都已經 20 多歲了
浪費了很多年
在投資的世界裡,
"盲從"也無所不在
在股市高點時,氣氛超樂觀
「營收EPS創新高」、
「XX商機無限」、
「進軍XX市場」...
樂觀的訊息
充斥著新聞版面
讓我們對幾年前
股災的慘痛經驗
慢慢的遺忘
看著雜誌報導
誰誰誰 在股市多成功
就連隔壁的老王
也開始得意的吹噓自己賺了多少
自己的心,
被搔了半年一年,
已經癢到不能再癢了
最後,可能某個同事
跟我們報個明牌,
說他很看好這支,
因為blablabla
我們就忍不住把錢押了進去
於是你就跟著買在高點
這時候再買,
幾年後回頭看
通常都在高點
然後讓低點默默走過
反之
當在股市低點時
眾多令人恐懼的消息,
也充斥著新聞版面
「XX申請破產」、
「景氣可能還會再壞」、
「失業率創新高」...
重點是
自己已經滿手股票套牢了
實在無力、也沒有信心加碼
於是,低點就這麼
悄悄的溜過了...
眾人貪婪我恐懼,
眾人恐懼我貪婪
這句話大家都聽過
真正要做到,
卻不是那麼的容易
因為"盲從",
本來就是天性
如何抵制"盲從"?
天性難以克服
老實說,包含蒙格其他
提到的那 25 條誤判心理學
那些都是天性,
本來就很難克服
不過,
只要你能了解這些作用
然後用一些方法去抵制,
熟練它們 就能或多或少
比別人更理智
關於抵制盲從
給大家一個小小建議
這跟我一個朋友學的
他是我目前朋友群之中,
我認為最厲害的前 3 名
他在抵制盲從這方面,
我覺得做的很好
做前先思考:他人有沒有比我高明
他每次看到別人做了什麼事
就會去思考,
這個人在這方面的見識,
有沒有很高明?
有沒有比他高明?
仔細想想,
發現對方的這個見解不怎麼樣,
那他就會忽略
這個人的建議或行為
除非經過仔細檢驗後,
他認為這個人在
這領域的見解 真的很強
他才會很認真的去參考
我自己有時在生活中,
也免不了生起盲從的心
每當我意識到
我就會問自己:
"他在這方面有沒有比我厲害?"
仔細想完後,就會比較冷靜
別在意別人賺錢比你快,
那不重要,總有人賺錢比你快
索羅斯就是無法忍受
有人從科技業賺到錢而自己沒賺到
因而虧得一蹋糊塗
但我和 巴菲特根本就不在乎
~查理蒙格
共勉之
與其盲從 不如自己帶頭走
冷靜、自信 是投資者最重要的資產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