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台灣大學過多、低薪、
新鮮人失業率高、
博士生找不到工作等問題一直有
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我們的教改出了什麼問題嗎?
其實...
這只是政府「好心辦壞了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政府為了順應民意,
提供更多高等教育的受教權,
於 1999 年通過的大學法修正案,
允許技職體系「升格」
為技術學院(就是大學),
導致台灣大學的數量暴增,
然而正是因為當時
政府自以為是將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德政,
造成了現在許多嚴重的後遺症:
1. 技職體系銳減
將日本留給台灣
良好技職體系破壞殆盡,
造成現在台灣水電、木作、
機械等技術人員大缺貨。
2. 花更多時間、金錢念書
卻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讓許多本來 18 歲
就能出來工作的年輕人,
又在學校花了 4 年的時間,
更慘者,背了 20 - 30 萬元
的學貸後,出社會卻發現
身邊一堆人拿著同樣的學歷
跟自己競爭,
只能接受 22K 這樣低薪的報酬。
受不了這樣待遇的人,
只好繼續往研究所的學歷邁進,
但很抱歉,
台灣的研究生(加上在職進修者)
也早已超過社會能容納的數量了!
3. 工作晚、薪資低,
造成晚婚、少子化
也因為出社會的時間更晚,
起薪更低,
導致結婚時年齡普遍偏高,
本來生理上就有高齡產婦
不易懷孕的問題,
再加上節節高升的資產價格,
讓家庭有「看不見未來」
及「養不起孩子」的恐懼感,
也間接造成台灣的低生育率。
4. 少子化又讓大學過多,
不知該如何裁撤
少子化反過來
讓大學數量過多的問題
浮上檯面,
這也造成了究竟該怎麼
讓過多大學退場的嚴重問題,
而這一切的一切,
都是前政府自以為的德政
所造成的連鎖效應。
通往地獄的道路,
往往都是用鮮花與善意鋪成的...
文憑再高也得面臨失業,
怪誰呢?
本文由 Dolin66的部屋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