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市
【3/20】
今天台股開高走低,上櫃指數相對強勢維持盤上,盤面聚焦在電機(永冠-KY、樂事綠能、華城、亞力、中興電)、太陽能(茂迪、元晶、安集、聯合再生、碩禾、太極)、散熱(雙鴻、奇鋐、力致、鴻準)、下跌個股主要為(眾達-KY、惠特、潤泰新、潤泰全、譜瑞-KY)、金融股(國泰金、遠東銀、永豐金、彰銀),成交量縮至1900億
上市成交比重
半導體31%、電腦7%、運輸5%、電機4%
上櫃成交比重
半導體32%、生技10%、光電8%、網通8%
條件篩選(買賣現沖、股價10元以上、漲幅>0)
溫熱水區估量比>100%為20檔
溫、熱水區個股主要為
半導體(十銓、世芯-KY、敦泰、愛普*、京元電子)
電腦及週邊設備(宏碁、英業達、緯創)
網通(全新、盛達、正文)
電子零組件(晶技、台燿、嘉澤、嘉基)
個股簡評
【冷水區 –6182合晶 (矽晶圓廠)】
營收方面
2月營收YOY-9.8%、MOM-1.2%
消息方面
矽晶圓業者稼動率下滑,加上客戶持續砍單,矽晶圓產業成買方市場,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矽晶圓需求2023~2024年將維持低迷,因此下調環球晶、合晶評價。
裸晶圓需求在上半年面臨下滑的風險,稼動率維持低水準,同時,主要記憶體業者也續減少採購,使得矽晶圓業者日益喪失議價優勢。大摩統計,12吋裸晶圓稼動率將自2022年的98%下降至2023~2024年的94%~95%,產業供不應求的情況已不再。
合晶將難在半導體景氣下行周期中獨善其身,大摩指出合晶6吋稼動率僅有85%,整體環境不利合晶議價能力,因此下修2023~2024年EPS,目標價並由48元下調至44元,評等維持「中立」。
儘管矽晶圓業者面臨營運挑戰,然大摩未將環球晶和合晶評等下調至「劣於大盤」,大摩指出,因相關標的本益比仍微幅低於歷史區間,且矽晶圓業者在半導體景氣下行周期中,獲利表現仍較IC設計、晶圓代工業者來的佳。
籌碼方面
近兩週投信買超,融資增加
價量方面
近兩個月股價在季線之上整理,近一週股價帶量震盪上漲至區間上緣
【溫水區 –3324雙鴻 (散熱模組廠)】
營收方面
2月營收YOY+2.4%、MOM+7.1%
消息方面
散熱模組大廠雙鴻為因應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先前積極配合客戶布局生產據點,今(2023)年預期資本支出約11億元左右,比起2022年約6億元增加,當中也包含泰國廠新設備的擴充。
在產能方面,雙鴻目前生產基地主要位於中國,包含廣州、重慶、昆山、合肥等地,而自2021年開始投產的泰國廠,目前以生產伺服器為主,機台、人員等已到位開始生產,可直接從泰國出貨歐美市場,生產效率逐步提升,且已損平、開始獲利,未來擴產量仍以客戶需求為主。
從決定設立泰國廠以來,近年在美中政經情勢升溫下,據了解,客戶對於泰國生產意願度增加,因此產品、客戶都有增加,除了伺服器之外,包含VGA、NB等都有客戶希望往泰國進行分散,持續評估當中。
籌碼方面
近兩週法人沒有太多動作
價量方面
股價盤整近三個月,近日回測季線後,3/20帶量上漲至區間上緣
【熱水區–1589永冠-KY (鑄造大廠)】
營收方面
2月營收YOY+51.8%、MOM+32.4%
消息方面
鑄件廠永冠-KY(1589)受惠大陸風電鑄件訂單增溫,風電鑄件訂單能見度已達今年第四季。永冠董事長張賢銘16日法說會宣布,今年出貨及營收年增15%~20%,出貨目標上修至22萬~23萬噸;永冠台中港廠第二季量產,明年預計產5萬噸,2024年營收估比2022年成長50%。
此外,永冠與中國大陸最大風機設備商金風集團及央企合作,成立酒泉一重風電集團,共同參與開發大陸西北風場,其中大陸酒泉總發電量80GW,目前取得600MW特許經營權,最快明年出貨,未來配合大陸一帶一路政策,將輻射至中亞以及中東地區。
永冠去年上半年因大陸防疫封城、俄烏爆發戰爭而推升原物料成本上漲、美國持續升息而增加美元借款利息支出而出現虧損,第三、四季本業轉虧為盈。
籌碼方面
近三個月外資買超
價量方面
自1/4帶量上漲以來,線型維持多頭排列,近日量縮下跌後,快速上漲,3/20創波段新高

新聞重點觀察
瑞銀集團(UBS)同意收購瑞信(Credit Swisse)之後,將使得大約160億瑞郎(173億美元)的瑞信債券「變壁紙」,這些債就是被暱稱為「可可債」的CoCo Bond,亦稱為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
CoCo債的全名是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簡稱CoCo Bonds、CoCos),是種在歐債危機後才出現的債。它是銀行債務中的最低級別債券,代表在良好環境下,能產生高收益;反之,若銀行狀況壞透了,這類債券就會率先受到衝擊,淪為「海嘯第一排」。
一般債券依發行機構分類,可分為政府公債、金融債券、公司債,而這次全部減記淪為壁紙的AT1債券屬於金融債券中,級別較低的債券,與先前在節目上所提到的公債(國債)的評等有很大的差異,這類的債券通常殖利率給的相當高,有些達到8%以上的票面利率,相對地,潛在的風險可能就藏在細節裡
按照資本償付優先級排序的慣例,Coco債和AT1債的優先級別儘管排在各項債券後段,但依舊高於普通股、特別股、可轉債,不過這市場原先認定的遊戲規則,還是有可能被打破的
以瑞信AT1的公開說明書,會發現其中確實有這麼一段註明:「一旦發生減記,每張債券的全部本金將自動永久性地減記為零……,瑞士監管機構FINMA可能不需要遵循任何(償付)優先順序,這意味著,AT1可能在股權交易之前被取消。」換言之,瑞士政府的作為,並未違反當時的契約。
一般投資人大部分比較不會接觸到這類的金融商品,但在這金融市場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案例與例外,增加我們對工具的解讀與熟悉度,隨時都要以最大可能造成的損失發生時的狀況來考量,即使該極大風險發生的機率只有1%,也都對此應做好風險控管
融券餘額接近30萬張可能促使股價上漲的燃料,進入股東會前的停止過戶日,3月24日有257檔股票融券須回補,其中有多檔台灣50成分股,包括台泥、台塑、南亞、裕隆、聯電、鴻海及聯發科等股,對大盤上攻提供軋空動能
先前在價格趨勢/延續性和大家分享到多頭的延續性之中,融券回補的潛在買盤也是上漲的燃料之一,不過有些成交量較大的個股,融券餘額所剩不多,其實對於當天的走勢並不會有太大的實際影響,但在心態上可能是短時間市場的共識方向,例如3/24將回補的鴻海、台塑,只剩100張不到
反觀像近期的威剛、聯電、裕隆、天鈺等個股較有潛在的回補買盤支撐股價,回顧3/9-3/16下跌的過程中,若有放空交易的投資人,在這幾天就比較能感受到做空的難度及限制,包含融券回補日及融券券源不足的問題,所以才會不斷地提醒新手投資人,以減碼代替做空,保留現金也不避積極放空,犧牲一點持有現金無效益的空窗期,換來之後參加派對的入場券
資料來源:XQ、Cmoney
投資癮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wealtholic
文章內容僅個人觀念分享,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需自行承擔風險,本文不負任何盈虧之法律責任,亦不代表任何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