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罷工看退休金改革趨勢
人口老化、少子化以及金融環境的劇烈震盪,對全球退休金制度都帶來巨大的影響,也讓許多國家退休基金面臨財務破產困境。為因應以上危機,世界各國都紛紛進行年金改革,也因此常常引發許多的民怨及抗議。而年金改革最主要的方法不外乎 3 種方式:提高保費或提撥率(多繳)、降低退休金給付(少領)、延後退休年齡(晚退)。
法國就是實施延後退休年齡的改革方式。法國政府擬將法定退休年齡從 62 歲延長至 64 歲,引發各工會的抗議罷工,導致交通癱瘓、學校停擺,甚至影響社會安全。
民調顯示,有超過 7 成的法國民眾反對改革法案,因為他們認為,比起延長勞工退休年齡,不如對富人徵稅,且在疫情過後,經濟環境不佳、通膨嚴重、失業率上升,並不是改革的時機。然而,其他大多數歐洲國家,早已將法定退休年齡延長至 65 歲之後了。
例如英國在 2020 年調整至 66 歲、丹麥在 2022 年調整至 67 歲;而亞洲國家,日韓也擬將退休年齡調整至 65 歲、新加坡已調至 63 歲,澳洲今(2023)年也將退休年齡從 66.5 歲直接改到 70 歲。
除了晚退之外,提高保費或提撥率與降低退休金給付也是常用手段。過去歐美國家主要的年金改革策略都是透過增加保費或稅收來維持年金制度收支間的平衡。
但是,提高保費會增加勞動成本,同時會影響到經濟力,也不利於就業市場;而減少退休金給付水準,雖然改革的成效最好,但卻是勞工最不能接受的改革方式,且會衍生政治風險。因此到 1990 年代之後,國際上更逐漸走向鼓勵透過企業及個人藉由金融市場的專業退休理財工具提供退休金,目前企業退休金與個人退休理財的市場仍持續擴大成長,已逐漸取代政府制度下年金給付的負擔。
在人口老化趨勢下,全球都在持續調降政府公共年金的給付水準,同時積極透過稅負優惠或推動立法發展企業年金與個人年金,而制度上也是全面從會破產的確定給付制走向不會破產的帳戶型確定提撥制,並將退休基金投資導向協助淨零減碳與社會永續的 ESG 投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金融市場的專業退休理財與保障商品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