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宣布將對半導體等電子產品所需的鎵、鍺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並表示這只是開始。中國商務部長魏建國警告,若美國及其盟友加強限制手段,中國的反制將升級。美國商務部則強調堅決反對中國的這一舉動,並表示將與盟友共同商討解決方法。此舉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並引起了歐盟的擔憂。
中國選擇在美國財長葉倫訪問中以及美國獨立紀念日前夕宣布這一措施。從8月1日開始,鎵、鍺等相關品項未經許可將不得出口,旨在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由於中國佔據了鎵、鍺生產的約80%份額,消息一出,企業紛紛努力確保供應,這也導致了價格的飆升。
魏建國在接受中國日報訪問時表示,如果美國進一步加強科技管制,中國已經準備好隨時實施額外的出口限制措施。他指出,這只是中國反制措施的開始,中國還有很多種類的措施可以使用。他強調,如果針對中國的高科技管制變得更加嚴格,中國的反制也將升級。
美國商務部長對此作出回應,表示這些措施凸顯了供應鏈分散化的必要性。美國將與盟友共同商討解決方法,並努力為關鍵供應鏈建立韌性。
歐盟對此事也表示關切,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指出,針對鋰等材料的任何擴大管制都將帶來問題。
近年來,美中關係的緊張局勢已經進入了新的篇章。從貿易關稅糾紛、Covid-19病毒起源爭議、網路安全問題,一直到科技競爭,美中之間的摩擦不斷升級。中國此次加強對鎵、鍺等金屬的出口管制,可以說是繼美國禁止向中興通訊供應零部件之後的又一次反制措施。業界對於中國可能限制稀土出口的可能性感到擔憂。
半導體產業一直是中美兩國之間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半導體材料中的鎵和鍺在許多高端應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5G通訊、人工智慧和車載電子等領域。中國掌握了鎵、鍺生產的優勢,因此對這些材料的出口管制可能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此舉也引發了全球供應鏈安全的關注。供應鏈分散化和確保關鍵物資的供應已成為各國的共同課題。美國及其盟友將與中國進行對話,共同尋求解決方案,以確保關鍵產業的韌性和安全性。
然而,這一系列的限制措施也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中國是許多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地,包括智能手機、電子設備等。供應鏈的中斷和價格的上漲可能對消費者和企業帶來額外的成本壓力。
在這個全球化經濟時代,各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密不可分。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以及美國及其盟友的反應都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平衡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成為各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總結而言,中國對半導體金屬出口實施管制措施的舉動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一舉措不僅反映了中美之間半導體產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凸顯了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中國的控制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將不可忽視。